3000元存款不翼而飞,孰是孰非?日前,莱西市人民法院日庄法庭审理了一起蹊跷的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法官经调查取证查明真相,被告赵某哑口无言当场履行给付义务。
据了解,赵某原为农村信用社代办员,与赵某某是同村村民。自2000年起,赵某某基于信任,将其存款和身份证交给赵某代办存款业务,赵某为赵某某出具“存款凭证”(实际是收款凭证)。2021年,赵某某取款时竟发现,没有3000元这笔存款,而赵某却坚称款项已存到银行。无奈之下,赵某某诉至法院。
3000元数额不大,却可能是老百姓几亩地一年的心血。为查明案情,承办法官辗转多个信用社代办点,数次到银行调查取证,经反复核查确无存款。庭审时,法官向被告赵某说明取证事实、耐心释法明理、讲清规避法律后果,经反复疏导,被告赵某在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同意给付存款。拿到存款的原告赵某某反复数着这笔失而复得的“存款”,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刘瑞东 通讯员 谭美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