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感受教育新举措,体悟教育新气象——孩子们眼中的“2021青岛教育”



■曲蕴玉

■刘合稷

■李嘉恩(中)

■孙 睿

■王 凯

■姚传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王沐源

教育办得好不好,孩子最有发言权。

2021年,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青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发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更多孩子、家庭受益:扩优提质,全市投入66.8万亿元,新建、改扩建20所幼儿园、30所中小学,基础教育集团达到83个;落实“双减”,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模式”,全市3221家培训机构纳入民办教育智能管理服务平台管理;服务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运行补助项目”纳入市办实事,惠及3.4万名农村学生;推动体教融合,成功承办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职教高地建设加快进行,青岛市现代职教园奠基开工……种种教育新变化、新气象,都映射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让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家门口上喜欢的好学校”

全年新建改扩建20所幼儿园、30所中小学,完成209所配套园遗留问题专项整治

今年刚上初一的曲蕴玉曾在青岛桦川路小学就读,片区内有两所岛城热点公办初中,只是离她家都比较远。幸运的是,今年离她家更近的青岛第四实验初中投入使用,在小升初志愿填报时,她和家人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报了这所学校。秋季学期开学后,曲蕴玉和其他600多名孩子一起来到了新学校。新学校硬件设施先进,教室空间更大,配备了全天24小时开机的空气净化器。学校还配备有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信息技术等专用教室,还有可容纳600人的报告厅、900人的餐厅。

“新学校环境好,老师也好。上学距离只有原来两所学校的一半,花在路上的时间少了,自己支配的时间就多了,至少能够多睡一会儿。”曲蕴玉说。这也让她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曲蕴玉是班里的学习班长,每天到校都会第一时间在黑板上为同学们列一个当天要交的作业清单,放学后也会在学校上一节课的课后托管。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温馨的校园环境、严而有爱的教师,让她更加坚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为让更多孩子获得优质的教育,今年全市投入66.8亿元,新建、改扩建20所幼儿园、30所中小学,建成后可提供学位3.86万个。全面完成了209所配套园遗留问题专项整治,确保增加普惠性学位约4.8万个。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我市深入推进联盟办园和集团化办学,优质园和薄弱普惠园联盟办园参与率达到100%,全市优质园占比提升至60%;义务教育实验学校工作案例入选全国11个典型案例。坚持“五好”标准引领,出台3个指导意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和遵循。

“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多了”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市3221家培训机构纳入智能平台规范管理

在学校可以完成一大半作业,回家后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全部作业;周末再也不用奔波上培训班了,只根据自身需要每两周上一次数学巩固提升班——“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超银中学七年级学生刘合稷感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多了。

刘合稷说,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不同学习基础和需求布置分层作业,简而实、少而精。完成作业后,他有大量时间可以自主支配,比如阅读、拓展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等。在小学时,刘合稷报了语数英3种培训班,这些占据了他周末的大部分时间。如今他的周末非常自由,除了自主学习,他经常去跑步、打球,这样可以帮助他减肥、增强体质。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青岛立足打造教育良好生态,全面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教学质量提升、作业管理水平提升和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三大革命;推动教师素质、教研水平、教学质量“三教提升”;深入实施分层、分类、分流教学改革;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出市级“优课”近4000节,推广优秀教学法50例,32项成果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数量居全省之首。全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引导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经营,全面停止中小学生学科类、学龄前儿童等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年底前将完成非营利性法人登记;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全面开展证照不全机构检查,共查处证照不全培训机构322处,取缔84处,纳入黑名单67处;加强资金等监管,全市3221家培训机构纳入民办教育智能管理服务平台管理。由此,更多青少年正在像刘合稷一样,享受着自主成长与进步的快乐。

“妈妈从‘三点半’难题中‘解放’啦”

“5+2”模式下,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接受课后服务的学生达到62.7万人

每天下午放学后,崂山区育才学校七年级学生李嘉恩就在学校里写作业,遇到课上没弄懂的知识点,她先与本组同学进行讨论,如果还存在疑惑,她再请老师精准辅导。完成作业后,她会阅读老师推荐的文学名著。李嘉恩还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礼仪培训课程,专业老师定期来校进行辅导,这让她的形象和气质都得到了提升。学校还鼓励各班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的规划、组织、设计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前学校还未开展课后服务的时候,李嘉恩的妈妈要在放学后把她送到距离学校两公里左右的一所培训机构写作业,两个小时后再去接。现如今,家长一下子“解放”了。“把孩子交给学校托管我们非常放心!”李嘉恩的妈妈说。

今年以来,青岛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模式,小学、初中学校提供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的课后服务。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接受课后服务的学生达到62.7万人,占比72.9%。

为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写完成《课后三点半丛书》等地方教材;各校的课后服务亦各具特色,不仅包括作业指导、答疑辅导,还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相结合。为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各区市各学校按照“一区(市)一策、一校一案”要求,在校内充分挖潜的基础上,允许学校按程序引进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入校园参与课后服务。为保障课后服务安全有序有效开展,我市明确课程资源、师资、安全等要求,充分用好名师在线公益辅导等线上教学资源,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完善监管、交接班工作规范。此外,我市还依托智慧校园建设,为课后服务课程菜单选择、走班组织管理提供便利,技术赋能使课后服务质量更加优化。

“食堂阿姨做的菜真好吃!”

“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运行补助项目”变“小而弱”为“小而优”,惠及学校215所、学生3.4万名

每天中午放学,胶州市胶莱街道官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孙睿都会猜想着,学校食堂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食堂阿姨做的菜真好吃,种类很多,我最喜欢吃肉块炖杏鲍菇和大肉丸子啦!”小孙睿开心地说。

小孙睿喜欢现在的学校食堂,得益于“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运行补助项目”,这个曾经雇人困难、勉强维持的食堂变成了一处温馨之所,成为全校174个孩子健康茁壮成长的“营养阵地”。

官路小学的孩子来自周边8个自然村,如今他们全部在学校食堂吃午饭,而以前在校用餐的学生只有90多个。校长徐超告诉记者,以前就餐学生虽少,学校食堂运行成本却不低,因为学校要按照规定配齐食堂设施和工作人员,再加上要保障每生每天三菜一汤6元钱的午餐标准,学校本就有限的经费捉襟见肘,不得不压缩人工成本。工资对工人吸引力不足,食堂有时候难以雇到人。

“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运行补助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改变。2021年,青岛把该项目列为市办实事,市、区两级财政安排1585万元,对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的215所3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中小学校食堂进行补助,惠及学生3.4万名。在该项目支持下,这些学校按照食堂从业人员与学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100进行配置;全年按照12个月计算,工人工资按照平均3000元/人/月的标准进行补助。

如今,官路小学不必为工人工资发愁,食堂工作人员从以前的1人增加到3人,他们定期接受培训,烹饪的午餐更加健康营养美味。更多的经费可用于改善学生伙食,食材种类更加丰富,肉类供应量更加充足。

曾经的“小而弱”变成了如今的“小而优”,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学生午餐实现了从“温饱”到“营养”质的飞跃。

“文化课学习、特长都不耽误”

青岛推动体教融合,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日前,2021-2022年中国初中篮球联赛(山东赛区)在泰安举行,青岛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的双胞胎兄弟王凯和王证领衔的队伍成功杀入了四强。

两人自小学五年级开始打篮球,至今已有5年。两人篮球打得好,文化课成绩也不错。对此,王凯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和青岛市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科学合理的文化课课程、专业训练课程安排。周一到周五,兄弟二人跟普通学生一样,早早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文化课学习。老师对待小哥俩会跟其他孩子一样严格要求,碰到因比赛耽误的课程,也会给他们“开小灶”。下午4点左右放学,两人步行15分钟到离学校不远的青岛市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开始两个小时的专业训练。周末两天每天也会安排6个小时的专业训练。

“学校老师的严格要求,确保了我们的文化课不会落下,俱乐部教练的精心指导,又能让我们的专业训练保持较高的水平。”王凯说。他认为,文化课学习与篮球运动互有影响,知识会指导自己思考怎样才能打好球,而篮球场上的纪律、规则又会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规则意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的,都不耽误。”

推动体教融合发展,改变以往只重视专业发展的局面,赋予学生更加长远的能力,青岛走出了一条务实、创新、领先的体教融合“特色路”。以“十个一”为抓手,每个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参加1个体育社团、每年掌握1项体育技能,每个学校至少结对1名专业教练、打造1个品牌项目、开展1项特色活动。我市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单项基地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477个,省级113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累计向国家队选拔输送高水平运动员近100名。今年我市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分别增加至231所、83所,青岛推动体教融合,成功承办了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普职融通给了我更多选择”

普高开设普职融通班,青岛推进职教高地建设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可能

今年中考,考生姚传畅以216分的成绩考入了青岛六十八中与青岛财经职业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联合举办的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普职融通班。与岛城其他学校普职融通班不同的是,这个班的学生高中3年时间里,都将在六十八中就读,由六十八中对学生的学习、教学和行为进行统一管理。

“我们在学校的安排跟普通班的学生几乎完全一样,课程一样、老师一样、日常管理也一样,只是校本课程安排略有差别,每周二下午普通班学生有两个课时的选修课,我们要上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姚传畅说。学校的严格管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的文化课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个别科目甚至名列班级前茅。成绩的逐步提升,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姚传畅期待经过自己的努力,高一学期末二次选择时,通过学校的考核,进入到普通班学习,参加将来的夏季高考,“即使最终没能通过考核,我们仍然会在六十八中学习,这对我们未来参加春季高考也非常有利。”

畅通学生发展路径,实现职业教育的左右融通、上下贯通,今年青岛创新性地在普高开设了普职融通班,同时保持综合高中招生规模,给学生更多二次选择的机会。为让学生具备更多能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技能,青岛各职业学校新开办了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81个专业。同时,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青岛的职业教育创新示范高地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青岛市现代职教园奠基开工,园区内的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项目、莱西市职业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顺利,多个建筑主体实现封顶,未来还将有更多中职、高职院校在此集聚。

相关新闻链接

青岛日报      感受教育新举措,体悟教育新气象——孩子们眼中的“2021青岛教育”  

智慧青岛     孩子们眼中的“2021青岛教育”

青岛新闻网      孩子们眼中的“2021青岛教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