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牧歌》 | 音乐隐喻中的光影少年

音乐隐喻中的光影少

著名文学评论家 徐妍

《牧歌》

董宏猷 著

青岛出版社

2020年2月

自2019年初起,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就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各领域所关注的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历史瞬间和重大事件。中国儿童文学界作为中国现代性进程发展的参与者和书写者,自然要有所承担。所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评论者都自觉地选取了不同的方式表达自身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深厚情感。在此背景下,董宏猷的最新长篇小说《牧歌》作为青岛出版集团重点推出的系列图书“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包括高洪波的《北国少年行》、刘海栖的《小兵雄赳赳》、吴然的《那时月光》、马瑞芳的《煎饼花》等)中的一部,即是董宏猷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一种献礼。

大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当然可以忠实于他的成长经验,以追忆的方式讲述他难以忘怀的成长故事。但作家所讲述的成长故事,只有与他所置身的时代具有同频共振的动态关系,才能够超越作家自身的成长经验,进而传递出一代人的成长经验,最终抵达到人类成长经验的纵深处。显然,董宏猷的长篇小说《牧歌》虽然始自于个人的成长记忆,但又叠合了一代人的成长记忆和新中国的成长记忆,最终汇入几多婉曲的人类记忆的浩瀚河流。

那么,《牧歌》如何讲述个人的、一代人的和新中国的这三位一体的成长故事呢?要知道,这样的三位一体的成长故事已被一代代中国当代作家所讲述。远有王蒙的《青春万岁》、杨沫的《青春之歌》等当代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近有同套书系中的高洪波的《北国少年行》、刘海栖的《小兵雄赳赳》、吴然的《那时月光》、马瑞芳的《煎饼花》等优秀之作。这意味着董宏猷无论如何重述他的成长故事,都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但我们不要忘了,董宏猷除了是一位优秀作家,还是一位深谙音乐之美的歌者,一位对生活热诚又冷凝的思考者。在《牧歌》中,董宏猷正是依凭音乐之美与思想之力寻找到了讲述成长故事突围之路。

概括说来,《牧歌》是一部以音乐为隐喻的的成长小说。董宏猷选用了音乐的隐喻叙事方式为新中国初始期的一代少年儿童设计了独特的成长礼:新中国歌曲。本小说因此可以随处相遇新中国初始期的中国人所熟识的大合唱歌曲:《解放区的天》《团结就是力量》《五月的鲜花》《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歌》《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黄河大合唱》《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来到了》,等等。而所有这些带有雄壮、激昂之美的新中国歌曲其实都是为了烘托出小说篇末反复歌咏的一首优美、明亮的民歌歌曲,即本小说的名字和主题曲《牧歌》。

《牧歌》是内蒙古民歌,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在本小说中,歌曲《牧歌》固然保留了这首民歌原初的草原生活和草原精神,但更被隐喻为新中国的和平环境与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但倘若仅仅从“牧歌”作为小说名字和主旋律的隐喻层面来说,读者也许会误以为本书只是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和平时代与新中国同龄人的幸福成长的故事。事实上,本小说在一位歌者型的作家所设计的新中国歌曲的明亮的主旋律之外,还配置以一位思考者目光中的忧伤的副旋律。副旋律有时是外公喜欢的劳动号子;有时是姐姐喜欢的陕北民歌《小女婿》;有时是张嫂哼唱的民谣,更多的时候则是妈妈反复低音唱出的艺术经典歌曲,或曾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九一八》《夜半歌声》《秋水伊人》《黄水谣》。副旋律虽然不象主旋律那样明显夺耳,但是却与主旋律形成了参差对照关系,为主旋律增添了因人深思的色调。

以音乐为隐喻的叙事手法除了源自作者个人的、一代人的和新中国的三位一体的成长记忆,还基于对身处台湾的共产党员的隐蔽战斗与英勇献身这一特殊题材的选取。在本书中,隐蔽在台湾的共产党员柳文鹏的战斗故事既在少年叙述者的叙述视线之外,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正面叙述范畴之外,很难被放置在显明位置进行塑造。所以,这一特殊题材在本小说中起先隐约不明,始终被隐蔽地以音乐的形式隐喻化处理,堪称格外节制和高妙。随着情节的发展,以音乐为隐喻的叙事手法如月光一样的纱幔时时笼罩在江南和江燕的成长过程中,直到小说的尾声,本小说题材的特殊性才豁然开朗。原来,江南等新中国少年儿童齐声歌唱《牧歌》之时,正是隐蔽在台湾的共产党员柳文鹏——江南江燕的父亲的牺牲之日。至此,我们再重温小说中那些在音乐叙事的主旋律之外的某些非主旋律音乐的安排,便会懂得这部小说的题材的特殊性了。例如:妈妈江梅非常喜欢一个人在深夜唱起《教我如何不想她》《夜半歌声》《秋水伊人》等思念歌曲。直到江南长大了,才“知道了历史的真相”(第43页)原来,在台湾的共产党员柳文鹏的英雄故事正是本小说隐而不显的特殊题材。不过,作者显然并非因这一特殊题材的选取而让本小说步入悬疑谍战性的剧情路线,相反淡化了惊险的情节编排。可以说,在整个小说的主体部分,隐蔽在台湾的共产党员柳文鹏是不会轻易现身的。本小说俨然借助于音乐的隐喻叙事将一个悬疑的谍战故事处理为一个沉思的思想故事。在此意义上,本小说的特殊题材固然具有特别的意义 但它并非靠题材取胜,而是靠沉思的思想动人。进一步说,本书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它不仅进入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一个稀缺的神秘地带——隐蔽在台湾的共产党人的英勇事迹,而且以音乐的形式隐喻了新中国初始期的历史图景以及海峡两岸人民的一体关系,由此生成了如交响乐与小提琴一般不断交替的明亮又忧伤的小说结构,由此告知读者如“牧歌”一样和平和幸福的新中国来之不易。

以音乐为隐喻的叙事方式成功地塑造了光影中的新中国少年。本小说中的新中国少年儿童江南、江燕,秋水、向前等都与新中国一道出生并成长。如果放置在音乐隐喻叙事中,他们就是在歌曲的大合唱中成长起来的新中国少年儿童。特别是本小说的主人公江南,从“苕伢”到“苕货”的成长过程,就是以他如何学唱新中国歌曲、加入合唱团、合唱团受挫、重返合唱团、最终演唱内蒙古民歌《牧歌》为主线的。在本小说中,江南自小对声音敏感,极具音乐天赋,但他同时又极具儿童的顽皮天性。所以,在江南加入大合唱的过程中,几经曲折。例如:“祝英台”、秋水、雪糕、子弹壳等都在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地延宕了江南通向大合唱的速度。但不管多么曲折,江南等新中国少年儿童加入大合唱是时代的必然、历史的必然,因为大合唱是一个隐喻:由“我”变化为“我们”。不仅如此,江南在通向大合唱的成长过程中,还辅之以另外一个隐蔽的成长礼——等待爸爸。江南,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和新中国初始期成长中起来的少年儿童,与秋水、向前一样都是难以离开爸爸而独自成长的。因此,在本小说中,每到江南成长的关键时刻,在台湾的共产党员、江南的父亲柳文鹏总会以不在场的形式在场。小说一开篇,新中国成立后,刚刚学会走路的江南迎来了妈妈。可是,爸爸去哪儿了?此后,每当江南有困难时,爸爸便会不可抑制地浮现出来。当江南尿裤子嚎啕大哭时,他大声呼唤爸爸。这个情节具有丰富的隐喻含义:新中国的少年原本是光影中的少年,其成长过程是光影的遇合。这样,爸爸的形象作为一个巨大悬疑不仅始终推动着小说的情节发展,而且强化为小说的成长主题与家国主题的融合。正是因为爸爸,江南在成长之途,不怕不惧,珍惜友谊,热爱“合唱”,并最终懂得了歌曲《牧歌》的真义:新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江南爸爸似的英雄人物用生命换取来的。

此外,以音乐为隐喻的叙事手法还体现在本小说中的武汉市井民俗描写和物件描写等大小世界中。小说的细节描写非常精到,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记忆,又为本小说带来了高水准的艺术观感。

总之,董宏猷的最新长篇小说《牧歌》是他赠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一份厚礼。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纷纷叙写新中国七十周年历程的大背景下,董宏猷的《牧歌》建立了一个独特的音乐的隐喻世界。本书虽与同类作品一道以儿童视角讲述新中国同龄人与新中国初始期相互交织的成长历程,塑造了江南、江燕、秋水等各具童真之气的少年儿童形象,但又以特别的个人记忆、生动的历史细节、鲜活的武汉风味儿,将战争与和平、个人与集体、成长与家国等中国当代文学的多重主题汇聚在一起,可谓是以简驭繁的艺术佳作。本书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它不仅选取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稀缺题材——隐蔽在台湾的共产党人的英勇事迹,而且以音乐隐喻的叙事手法讲述了新中国初始期的历史图景以及海峡两岸人民的一体关系,由此生成了如交响乐与小提琴一般不断交替的明亮又忧伤的小说结构。本书的种种特质足以表明这样的事实: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既是历史世界的叙述者,还是现实世界的沉思者,更是未来世界的建构者。

作者简介

董宏猷,武汉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著有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十四岁的森林》《鬼娃子》《牧歌》等。系列小说《天上掉下个胖叔叔》《小男生小豆包》。诗集《亲爱的乞力马扎罗》,长篇散文《三峡绝唱》等。三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作品在台湾多次获奖。多部作品译介到海外。

获奖记录

☆入选《出版商务周报》2020年2月荐书书单

☆入选《中华读书报》2020年2月月度好书榜

☆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年2月书单

☆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好书品读2020年2月榜单

☆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上半年优秀少儿图书

☆入选《中华读书报》2020年度不容错过的15种童书

☆入选《出版商务周报》2020年最新最好的61种童书

☆入选《出版人杂志》2020年度少儿类图书

☆入选《中华读书报》2020年度十佳童书

☆入选《漫画周刊》优秀阅读推广人推荐寒假书单

☆入选2020年百道好书榜·少儿类

☆入选2021年亲近母语分级阅读书目

☆入选第八届中国童书榜一百佳书单

☆入选第二届年度儿童文学新书榜·推荐作品

☆荣获第八届中国童书榜年度“优秀童书奖”

来源:晓童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