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王泽佩) 4月5日上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业改革创新动员会议,部署动员了我市旅游业改革创新工作。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去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7400多万人次,增长8.94%,实现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增长14%,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13%。岛城将以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善全市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旅游业发展速度和质量位居全国旅游城市前列,对经济和社会的综合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到2018年,全市旅游总消费额达到183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黄龙华副市长在会议上表示,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今年旅游工作的重点就是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业空间布局由沿海一线向全域延伸,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和多业态深度融合转变。黄龙华副市长强调,要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拓展现有文化、体育、工业、渔业、科普等社会资源,实现旅游与相关业态的深度合作。要大力打造精品海洋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海洋休闲旅游产品,调整优化“东边热,西边冷”的问题。东部滨海城区要持续提升功能品质和管理服务,西海岸要持续引进和培育高端滨海度假项目,实现两大区域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形成胶州湾北岸、欢乐滨海城、鳌山湾等一批滨海旅游聚集区。加快邮轮产业发展,争取在青岛设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的联络机制,争创国家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打造东北亚国际邮轮中心。推进离境退税政策的实施,积极争取境外游客144小时过境免签、邮轮旅游落地签及邮轮无目的地旅游政策。
同时,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立足当地资源特色,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元素,培育高端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促进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抓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惠及青岛市民的民生工程。要构建与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引导标识、自行车租赁、旅游厕所和无线网络等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据了解,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今年年底前,全市新建旅游厕所249座,改建454座,并且全部达到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
同时,推进海上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海上旅游交通循环体系。按照“宜居”与“宜游”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将相关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并整合公共交通、景区等资源,开发“一票通”旅游产品,拓宽旅游产品购买途径。
抓好旅游信息服务,优化青岛旅游信息网站服务功能,整合旅游信息资源,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强旅游咨询中心建设,逐步实现4A级以上景区和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实现免费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求。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建设完善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效能。
打响“诚信青岛游”品牌
会议上强调,要把规范市场秩序作为旅游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坚持一手抓常态监管,一手抓专项整治,提升青岛旅游品牌形象,保障我市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建设诚信体系和监督机制,将旅游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响“诚信青岛游”品牌。切实加强旅游投诉处理工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快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旅游投诉受理平台,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以政务服务热线12345为载体,整合全市涉旅部门非紧急对外公开服务电话,实现热线资源整合优化,涉旅信息实时共享,统一受理全市旅游方面的咨询、求助、举报、投诉和建议,实现“一个号码对外、一个平台接入、一个单子转办、一个体系督查”,提高旅游投诉处理效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