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阳光引才”让城阳“才飞扬”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朱健鹏与合伙人创办青岛慕沃科技有限公司,并进驻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园区不仅为他提供了3年免租的9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550多平方米的中试生产车间,还为他们的创业项目提供了税务、财务、法律、知识产权等“一站式”配套服务。“硬件上的便利是加分项,园区营造的产业链生态才是吸引我们项目入驻的核心动力。”朱健鹏高兴地表示,这种“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创业生态大大缩短了成果转化时效。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创新思路,变革打法,积极实施“阳光引才”工程,着力构建吸引人才 “强磁场”,2021年以来,全区引才2.7万人,人才总量达到26.6万人,城阳区成为胶州湾畔引才、育才、留才的阳光沃土,涌动起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潮。

以赛引才

打造全国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2021年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前不久圆满落幕,大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及海信、海尔、青岛啤酒等大型企业的博士后参赛项目608个。大赛期间,全省首家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及时跟进对接大赛项目,推动有创业意愿的博士后项目留青发展,储备博士后项目28个。

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目前已举办三届,大赛以“博揽英才,创领未来”为主题,为博士后搭建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转化的平台,共吸引海内外1900余名人才和团队报名参赛,最终选出获奖项目128个,已有57个项目落户博士后产业园。

新锐青岛·2021全球高端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围绕城阳区高端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与发展需求,聚焦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面向全球遴选实战型产业高端人才,着力吸引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落地城阳,加快推进产才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发展格局。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余个创业项目和800余名优秀人才报名参赛,项目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城阳区近年来积极探索“以赛引才”“以赛选才”的招才路径,除奖金和人才奖励政策外,还为获奖项目配套无条件落户服务,引导各类基金、风投创投对落地项目进行投资助力。同时,城阳区打造“人才+资本”的支持模式,引进10支总规模170亿元的产业基金,成立青岛首支以人才冠名的人才基金,优先为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股权投资;设立1500万元的科技金融专项贴息贴保扶持资金和科技金融履约助贷基金,用于拓宽人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入驻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青岛国际农业生命智慧谷等园区的人才可享受股权投资、人才贷款和费用减免等“个性化”政策支持。同时,大力鼓励人才自主创业,创办的小微企业最高可享受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资金,目前已向3家企业发放“人才贷”2780万元,为诺安百特、绿天使等人才企业兑现创业贷款贴息346.08万元,发放各类人才创业扶持资金3.62亿元。

产业育才

创新招引平台推进产才融合

位于城阳区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是我国批复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肩负着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撑建设科技强国和交通强国的重要使命。中心集聚高速列车领域上、中、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开展高速列车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搭建专业化创新创业平台,发展科技型创新创业,成为培育和吸引技术创新人才的高端人才集聚地。

对一个城市来说,一时“抢人”不难,要长久留住人则需要夯实产业基础。

近年来,城阳区作为融入青岛主城发展的中央活力区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大力推进与青岛高新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青岛环海经济开发区协同联动、相互赋能、一体发展,打造“1+4”发展共同体,聚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综合保税业务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提高能级和体量,形成城阳区“多极”增长格局。

为加速人才引进,加快建设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城阳区上线“政府-企业-人才”三位一体的才飞扬招才引智云平台,组织开展“招才引智云推介”、直播带岗等系列活动,围绕轨道交通、生物医疗、智能制造等城阳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邀请了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青特集团、海利尔药业集团、三利集团、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围绕人才关注的企业发展、岗位情况、员工福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推介。活动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0余所高校的52万青年人才线上观看,推介岗位4000余个,超8000名青年人才参与线上互动问答。

城阳区对标国内最优人才政策,出台“人才硬核六条”举措、十二条人才支持措施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人才最高奖励500万元,人才团队项目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大幅提升引进人才的奖励扶持力度。出台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对“专才”“偏才”实行一事一议认定,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认定方式,打通人才认定、引进的“中梗阻”。创新制定育才基金管理办法,设立3000万元资金池,引进高端人才试点采用“预拨付”扶持资金,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

城阳区深化“产才融合”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聚焦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成“城阳区创新创业阳光平台地图”,包含全区创新平台101家,创业平台38家,人才及团队可以线上直接查询全区平台,助力加快人才与企业对接、与产业融合。

服务留才

用“心”服务栓心留人

服务和人才是相互补充、相互成就的,一方面,人才涌入能够促进城市公共服务业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一个城市有好的安居、医疗、教育、产业,也会吸引更多人才。

2021年,城阳区为服务全区人才战略实施,成立青岛阳光人才发展有限公司,提供人才评估、人力资源培训、政策咨询宣传、政策申报兑现和高端人才猎聘服务等服务,借助青岛城阳阳光创投公司资本运作的优势,重点打造一批“资本+人才+项目”的高层次孵化载体和产业园区,从资金融通、政策引导、资源对接、股权投资等多方面推动人才创业创新,这是继山东人才发展集团、青岛人才集团成立后,较先成立的区市级国有人才公司,在推动人才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城阳区出台引进人才购买共有产权住房办法,面向从院士到中专学历等七类人才开放,人才与国有企业产权共有,企业承担购房总价款的30%并一次性付清,不同层次人才在8年后无偿获赠30%产权,或在5-10年内回购30%的产权;集中建设和配建人才住房,同时采取棚改多余房源回购、商品住房回购、商业办公用房改造等多种方式筹建人才住房,让人才扎根城阳、创业无忧。截至目前,累计网签20281套,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2074人。

此外,城阳区聚焦人才关注的“落户难”“入学难”“医疗保健难”等问题,出台人才服务全程代办帮办实施办法,设立人才专线和专窗,为人才免费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累计代办帮办2600人次。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动能。城阳区深耕“智汇城阳”平台,通过产业育才、大赛引才和服务留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切实解决人才面临的“房子”“面子”“票子”“圈子”等问题,持续优化人才的创新创业生态,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意”广邀更多“城市合伙人”“来城阳 才飞扬”!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