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决赛收官

日前,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教育分会指导,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决赛成功举办。记者获悉,本届大赛以“海洋跨介质航行”为主题,设置科幻类、设计类两个类别,中小学组、大学组分组竞赛。自开赛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有209支队伍报名参赛。经网评初赛,来自全国23所高校、中小学的108支队伍进入决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决赛采取专家线下评审、选手线上竞技的方式。经过精彩的线上路演和竞技,角逐出科幻类中小学组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大学组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设计类中小学组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大学组特等奖4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在致辞中指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要道、气候的调节器,对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现在已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的制高点。建设海洋强国是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这些都需要海洋科技创新来支撑。他结合自己主持的科技部“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绩效评价工作经历指出,海洋科技的创新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海洋教育责无旁贷。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不仅提供了竞技交流的平台,更是旨在提供认识海洋的契机,探索海洋难题的解决路径,增强应用海洋知识的能力。

大赛专家组组长、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柳本才表示,为了给青年学子搭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长成才的立体平台,突出高校在原始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市科协联合市直部门和驻青高校,精心策划了第七届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是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举办本次大赛,发现、培养一批海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激励大学生点亮科学梦想,走上潜心致研、科技报国之路。同时,在大学校园和全社会大力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学科学、懂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开幕式后,来自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青岛大学、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和中国海洋大学的12位专家评委对线上参赛队伍进行了评审。其中,科幻类要求参赛队伍以绘本的形式,构想在2070年实现跨介质航行的方案,并对其原理、装置、技术等要素进行阐述。设计类要求参赛队伍设计一款可应用于空中飞行、水面航行和水下潜航的新概念无人航行器,围绕航行器的结构设计、动力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环境感知系统、材料及工艺等要素进行构想。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