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即墨区: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九月,是粮食作物生长的季节。在即墨区蓝村街道古城村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攻关区,连片种植的玉米在秋日阳光照耀下绿油油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再过一个月,古城村1000亩攻关区玉米就可以收获了。蓝村街道作为即墨区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镇街之一,今年又是丰收年。”看着这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梅亦兵笑着说,今年即墨区实施的20万亩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受益农户共计26064户,将带动全区玉米种植水平全面提升。

示范带动 质量兴农

玉米是即墨区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作为青岛市粮食主产区,即墨区的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14万亩和42.5万吨以上。随着近年来当地玉米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玉米种植也从传统种植向产业化发展转变。

2021年,即墨区在移风店镇、段泊岚镇、大信街道、蓝村街道、灵山街道等粮食主产镇街实施了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其中攻关区1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带动区14万亩。预期项目区玉米亩产58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11.4万吨以上。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区玉米产量将大幅度提高。

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示范推广。目前,即墨区基本形成了一套以农业机械化为载体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玉米品种合理搭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形成了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模式,实现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提升了资源配置水平和利用率。

下步,即墨区将继续推进玉米绿色发展,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提升粮食发展质量效益,示范带动全区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节本高效 绿色惠农

“用无人机进行施肥撒药,种了一辈子田还没见过这么省工省力的方法,十分方便,对我们农户有很大的好处。”即墨区大信街道官路埠村种植大户孙允高说,今年他播种了800亩玉米,之前需要10个人干一天,现在只用一台机器一个人就能全部完成,节省了不少人工费。

“我们区玉米种植集成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各环节绿色节本高效技术。”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修翠波说,他们总结出了“最优”种植品种、“最适”种植规模、“最佳”耕种模式、“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

即墨区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还结合当地实际,指导玉米种植农户示范开展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积极探索水肥一体化滴灌栽培技术,并示范推广“玉米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除了技术、模式创新,近年来,即墨区还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省工节本”,在创建区全面推行节肥、节药、节水、节膜、节本技术,示范带动全区种植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0%以上。通过推广使用单粒精播、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玉米种植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玉米单产,促进当地玉米面积稳定和产量稳定。

融合发展 合作助农

“我们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实施主体,大力推行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修翠波说,即墨区基本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玉米种植走出了一条“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近年来,即墨区还积极探索应用“互联网+”现代种植技术,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模式,开展农机全程托管和“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

随着玉米种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基本完成,即墨区开启了玉米“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开启订单农业发展的新时代。据了解,当前,即墨区正大力推行“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最大化,明显增加了经济效益,发展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小农业、大市场的有机联系。

除了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种植快速发展,近年来,即墨区还不断强调粮食生产安全,高度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着力推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粮食三稳工作,不断巩固提升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姜喆 实习记者 管益珺 通讯员 高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