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大附院“双姜”临时组队“医护组”,及时对70岁溺水老人进行抢救

静谧的大海看似美丽,但时常充斥着危险,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面前,人类总是显得那么的渺小,每年都会发生游泳溺水事件。但是当发生危险的时候,如果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将会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8月7日下午四点多,在青岛市第一海水浴场,青大附院小儿外科医生姜忠与平度院区护理院感处主任姜文彬来到海边游泳,恰巧遇上一名70岁的老人溺水。两人见状,出于本能反应立马对老人进行施救。临时组成的“双姜”“医护组”对老人进行了30分钟抢救,为老人抢回心跳,随后老人被120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姜忠与姜文彬两个人默契的配合赢得现场所有围观者的掌声,同时也被两位医护人员的救死扶伤的精神所感动。

海边突发意外,70岁老人晕倒后不幸溺水

据了解,当天下午4点左右,第一海水浴场的沙滩上全是人,突然周围大家都在喊“有老人溺水了”,姜忠和姜文彬立马提高警惕,向大家围堵的方向跑了过去。到达现场后发现,溺水者是一名70岁左右的老人,被人从水里拖上来,已经处于昏迷的状态。通过询问得知,老人应该有基础疾病,在海边散步时晕倒在了水里,发生溺水的情况。身为医生,姜忠本能地挤进人群,和大家一起把老人抬到了更为合适抢救的地方。

急救刻不容缓,“双姜组合”紧急出手施救

老人呼吸微弱,快没有了心跳,需要紧急进行胸脉按压,心肺复苏。凭借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姜忠和姜文彬第一时间向周围人立马表明了自己的医务人员的身份,主动要求对老人进行呼救。围观群众也快速地拨打了120,120急救车很快同时到达现场。姜忠和现场的120工作人员一起对老人进行心肺复苏。姜忠将一只手掌的根部放在老人的胸骨上,也就是两胸之间的位置,把另一只手的手掌放在手背上,每秒至少两次按压老人胸部。经过600次左右的按压,老人有了微弱呼吸,但是还是没有明显心跳。

“老人应该有基础病,加上在水里闷了很久,情况不是很理想。”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姜忠用简易便携式的呼吸机给老人进行了机械通气,并让打针经验丰富的姜文彬给老人推肾上腺素。老人脉搏微弱,几乎看不见,打针难度大。姜文彬是护理出身,打针技巧丰富,三下五除二,就把针推了进去。

姜忠是医生,负责下医嘱,姜文彬是护理,负责找位置扎针和推针。两人冷静且扎实的配合,让老人很快有了心跳,急救车上的心电图也从“一马平川”荡起“希望的涟漪”。经过半小时抢救,老人心跳恢复,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展现青大附院精神,下次遇到还会再出手

据了解,姜忠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小儿外科领域发展。在临床上,他是一名认真负责的医生。在私下,他热爱公益,多次到血站献血,全血献过37次,成分血献过12次,献血将近1万5千毫升,在医院里数一数二。目前担任青大附院小儿外科市南院区主任,外科党总支副书记,小儿外科支部书记。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等职位。

姜文彬是青大附院平度院区护理院感处主任,先后在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流爆发、2013年黄岛爆炸事故......重大突发事件中有突出抢救的表现。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姜文彬十几年都在护理危重症患者,一次次将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但是与大众印象中护士干的活就是“打针拿药”不同,姜文彬带领的重症医学护理团队还有一系列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救死扶伤,保护百姓的生命健康本身就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青大附院多年来的光荣传承。医院的同事们和身边的朋友都在转发我们此次的救人事迹,热度实在是太高了。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会再出手!在医务人员看来,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姜忠和姜文彬表示。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陈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