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西岳有松挺且直——回忆我的爷爷房岳西

爷爷经常说,人死如灯灭,如他所言,爷爷像一座山一样倒下了,就再也没有起来。记得那是1985年,我在金口中学读初三,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

我的老家位于即墨东北角一个叫做凤凰的古村,三面环山,东面濒海,距离金口古港二里路,一条小河自西向东从村子中间流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爷爷有两个名字,老家的人叫他房宗华,外面的人叫他房岳西,以至于爷爷离休以后,有外面的同志来村里打听房岳西,我竟然回答不知道。爷爷告诉我,岳西本来是他的字,参加工作以后就成了他的名字。

爷爷生于1908年,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我的曾祖在大地主李葆初的庄园里当账房先生,老来得子,喜出望外,所以聘请了最好的塾师来教导这个唯一的公子。爷爷成年以后,曾经在威海海关和寿光海关任职,因为时局动荡,于1934年返回老家,教书育人,回馈乡梓。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胶东半岛上狼烟四起,金口村西头山坡上修筑了日军的“炮楼”,上面飘着“膏药旗”。国难当头,爷爷满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救国救民之心,很快就接受了进步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利用教师身份作为掩护,积极为胶东抗日武装传递情报,运送物资,冒着生命危险开展抗战统战工作。为了更好地支持抗战,爷爷毁家纾难,变卖了家里的土地和房产,为此遭到村民和家人的误解,他们不知道爷爷把这些钱花到了哪里。后来奶奶告诉我,她知道爷爷和他的伙伴们干的是大事,“你爷爷当年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做事情啊。”多少年过去了,奶奶说起那些事,脸上还是掩不住惊恐的表情。“他平常很少回家,偶尔夜半三更敲门,也是匆匆拿些东西就走了。有一次你爷爷前脚刚走,鬼子汉奸就来家里抓人,把家里翻得底朝天,最后一无所获才撂下狠话灰溜溜地走了……”

金口地处即墨、莱阳、海阳三县交界,有“鸡鸣三县”之称,抗战期间,日伪军以及国民党地方势力错综复杂,斗争形势极其严峻。为了工作需要,那一段时间爷爷的身份不断变换:在金口街上的南货铺里,他是柜面上的伙计;在海阳行村的大集上,他是采买海货的老板;在烟台福山,爷爷又加入了当地的京戏班子。由于爷爷交际广,朋友多,为他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方便条件,在各行各业发展了好多内线,这样就能够为抗日武装提供更多的情报。

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胶东军区在海阳县正式成立,许世友司令员领导胶东军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扫荡”斗争,八路军发动民兵和群众,在全境开展的地雷战,炸得日军丢盔弃甲,节节败退。激烈的战斗对地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纱帐里、芦苇荡里,运送物资,转移伤员,到处都有爷爷和伙伴们的身影。也就是在那里,爷爷见到了威震敌胆的许世友将军,还和当地的民兵英雄赵守福成了朋友。后来爷爷经常给我们讲“地雷大王”赵守福的故事:有一天,赵守福趁着夜色潜至日军据点外,埋下三颗地雷,并插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小鬼子,不要动。”地雷的引线就挂在木牌上,天亮后,看见木牌的几个日本兵很恼火,冲着木牌踢了过去,“轰隆”一声巨响,日本兵上了西天。

1949年以后,百废待兴,爷爷以极大的热忱投入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先后在金口小学、即东中学任职,后来又辗转鳌山卫、王村、丰城(这些地方统称岛里)等地从事教育工作,足迹遍布即墨东乡,桃李满天下,一直到1960年调到即墨县政协工作。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华民族更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每当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总有一些民族的脊梁挺身而出,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牺牲,不惧艰险,抛头颅、洒热血,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谱写了新中国的壮丽华章。我想,这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文/房建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