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我的家和我的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我的家乡在胶东半岛,是一个有山有海的地方。我的爷爷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奶奶比爷爷大三岁,要谈这70年来的家国事,当属他们有发言权。除了衣食住行,老百姓也有娱乐或者说精神方面的追求。今天就从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家电来说吧。

爷爷说家里一直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才有了第一个小家电——一台小喇叭。小喇叭大约有盘子大,被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身后连着长长的细铁丝电线一直到村里的大队上。小喇叭什么时候听或者听什么自己家都不可控制,都得由大队上的总台来决定。小喇叭一广播,一大家子就会围起来静静地听,这个小喇叭成了了解外面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

过了七八年的时间,又兴起了收音机,爷爷奶奶攒够了钱,决定买一台。收音机里播放的大多是新闻,但最让人兴奋的是里面还可以播戏曲,说书,这可让戏迷爷爷高兴坏了。所以这收音机在我们老家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戏匣子。爸爸说他那个时候正好上小学,每天上学前吃饭的时候戏匣子里正好有刘兰芳的岳飞传。在那个没有课外书的年代,这些讲书人带给那一代人多少精神食粮啊。

时代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人人奢望却不可得的电视机占了娱乐的主流。奢望是真的,不可得更是真的。爷爷说一台是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在那个年代堪比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一辆豪车,那需要一个家庭辛辛苦苦攒下的好几年的钱!但是尽管这样,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丝毫不减。于是爷爷奶奶又拿出重金买了一台孔雀牌的黑白电视机!这次可轰动的至少也有半个村子了。从此,家里的院子里就没少过人。特别夏天的时候,爷爷会把电视搬到院子里,左右邻居晚饭后都会带着小板凳齐聚在爷爷家的小院里,仿佛看电影一般。爷爷说最搞笑的是有风的时候。那时候电视是靠一根又高又直的带天线的杆子来接收信号,这根杆子从地面固定住,一直高出了房顶,上面接着的线可是“全村的希望”。当时的信号比较弱,往往风一来,杆子上的天线随风就转了个方向,底下的电视屏幕播放的内容也往一边歪,看电视的人们跟着也一起歪头,不一会又换个方向,很快就完全接不到信号,电视上变成了细细密密的雪花。

“老徐,快去调调天线!”这时爷爷就会跑到天线杆那里用手慢慢转着杆子,调整信号的最佳接收位置。“好了!好了!别动了!”电视上又播起了吸引人的节目。

后来啊彩电替代了黑白电视,大彩电代替了小彩电,电影、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等又风靡了全球。

从七十年代的电铁丝小喇叭到戏匣子,从戏匣子到黑白电视,再到彩电、电影、电脑、智能手机、ipad.....人们对娱乐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普及也越来越广,从旧时王谢到寻常百姓家家户户都有。这足以体现了我们强大的祖国70年来逐渐摆脱衣食之忧进步到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娱乐就是精神层面的一个缩体。我沉浸在爷爷的缓缓诉说里,仿佛看到了一个走过贫困、走过风风雨雨而又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辉煌的中国!

青岛第二十六中学 初二2班 徐子骞 

指导教师:肖艳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