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怀定6月13日离世,享年71岁。
杨百万的那个让散户热血沸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故事有时代背景下的传奇性,但A股已今非昔比,机构已主导A股行情,主流资金越来越具话语权,而广大散户正在逐步退出市场,流动性差、低成交量个股正大批涌现。
“我又不是杨百万,买了就赚。”1994年香港一部名为《股疯》的电影中说出的这句台词,揭示了“中国第一股民”杨怀定在股市中的地位。
涉足异地国债交易,赚取人生中第一桶金
其实,杨怀定也不是杨百万的本名,他的原名是杨怀新。
1950年,杨怀新出生于江苏镇江,初中毕业后曾在上海铁合金厂当过工人,后来又当了仓库保管员。
1988年,上海铁合金厂一吨多的铜失窃,主管仓库的杨怀新被怀疑监守自盗,一度被警方找去谈话。虽然后续经调查,偷窃并非杨怀新所为,但经此一事杨怀新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是带着羞愤的心情辞职下海的。“你这么栽赃我,还说为了对我负责,如果小偷没抓住,我不是要背一辈子黑锅了?”
从工厂的大门走出后,杨怀新盘算着一定要做一番让人尊重的事业,不能再让人瞧不起。于是他更名为杨怀定,意为“改变命运,改变自己,怀定了对改革开放的希望”,并开始尝试从报纸中找寻致富之路。
“我当时订了73种报纸,4月21号正好看见上海的《解放日报》上登了中央确定4月21号开放国债交易市场。”杨怀定称,根据他自己的计算,当时的银行利息是5.21%,而国债利息则比银行多出了十个百分点,以自己的2万元存款来算,每年利息差可以多出2000元,按照自己51元的月薪,需要三年多才能挣到这个息差的钱。
2万元在20世纪80年代可谓是一笔巨款,作为对比,198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81.4元。不过有关该资金的来源则众说纷纭,有报道称是杨怀定在铁合金厂打工的同时,通过承包一家乡镇企业的销售业务所得。
国债开放交易的当天,看中其高昂收益率的不只有杨怀定,市民们纷纷涌入购买,这也导致国债的收益率下降,价格上涨。“下午买进价变112块了,我两万块赶紧卖给他,一天就挣了800块收益,那我不是一天就挣了一年的工资吗。”
利用国库券挣到“第一桶金”后,杨怀定很快发现,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出现了价差。
据杨怀定所述,当时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自己在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时,发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便连夜赶去合肥,一个来回2万元的本金就变成了2.2万。
资料显示,彼时国家选择了7座城市作为国库券的试点城市,但由于各个城市间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一些试点城市的银行为了周转资金,会以低于面值(100元)的价格出售国库券,从而导致不同城市间的国库券出现套利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杨怀定利用了当时市场制度落后的机会。在国家尚未建立起全国联通的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各地挂牌价的差异给了杨怀定等市场嗅觉灵敏的投资者机会。不过杨怀定这类投资者,也侧面推动了央行建立国库券交易信息全国联网的进程。
最初,杨怀定在上海、合肥之间来回跑,复利效应下,两个月赚到10万元。随着试点城市的扩大,杨怀定的足迹遍布全国。由于国债价格上涨速度快,急于获利的百姓纷纷套现,这也让一些启动资金不足的银行把拿着大笔资金来买国债的杨怀定当成了“救星”。
不到一年的时间,杨怀定的本金迅速膨胀至过百万元。因为当时个人异地取款十分困难,杨怀定只好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的现金或者国库券往返多地,甚至还请到警察作为自己的保安。
“当时公安局的保安公司在那里看,一看我拿这么多现金,就主动跟我讲,我们送你回家,为了安全。回家以后我问他们,聘请他们可不可以,他们说可以,每个月每个人是600块。”
杨怀定表示,雇保安后,《解放日报》很快刊文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百万富翁,聘请了上海市公安局的保安公司当保镖。“杨百万”因此声名远播,甚至引起过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关注。
“国库券”事件,让杨怀定成为了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第一个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以及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的个人。而这只是他传奇生涯的开始。
转投股市,“杨百万”名声彻底在江湖上打响
国库券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其价格的上涨,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此时杨怀定将目光投向了股市。
“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由于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银行把几十年的盈利都贴进去了,处于亏损的边缘。我感觉到这是利率即将下调的信号,决定抛掉国库券,买进股票。”
1986年,上海股市时隔37年重新开盘;1990年12月,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正式开业,最初沪市仅有7支股票,即飞乐音响、飞乐股份、电真空、延中、申华、爱使、豫园,半年后又上市一只兴业房产,人称“老八股”。
其中的电真空(600602,现名“云赛智联”),正是杨怀定的第一个投资标的。“我第一次买入电真空,面值100元,当时跌到91元。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股价涨到800元。”
高点抛售后,杨怀定净赚150多万元。没过多久,电真空又跌出了下一个机会。至上交所开业时,电真空的价格已跌至375元,结果交易所开业第一天,电真空成交1000多股,杨怀定一个人买进了500股。后来电真空股价一度飙升至2500元,杨怀定在2300元左右时抛掉,再次大赚一笔。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上交所开业两年后,中国资本市场就遭遇了自开市以来的最大熊市,上证指数仅仅历时半年,就从最高1429点暴跌至最低386点,跌幅逾70%。历时三个月反弹至1558点后,又在一年半后跌至325点,跌幅超77%。这期间,杨百万也被套了。
杨怀定曾在鲁豫有约中称,“我认为跌的差不多了,400多点就买进去了,没想到它又跌到320,这一下就跌了百分之三四十。就在我绝望的最后一天,1994年7月31号,我把最后两万块都打进去了。8月1号,证监会主席宣布三大救市政策,股市一下涨回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进场如此准时的背后,是杨怀定事先得到了“内幕消息”。
杨怀定曾透露,“就在救市前的一个礼拜,交易所通知我去开会,说中央要来人。会上讨论如果出什么政策,股市会怎么样。我听完了以后就回家打股票,人家以为我分析能力特别强,其实开过会的。”
不久后,杨怀定又成功在大跌前逃顶。经此一役,杨百万的名声彻底在江湖上打响,20世纪90年代末,杨怀定频繁应邀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云南财经学院等高等学府演讲,还曾登上中央电视台,并在沈阳财经学院担任了十年的专职教授。据他自己所述,1996年开始,几乎每周都要赴全国各地讲课。
“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只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这是杨怀定在股市留下的名言之一,也是他操作时坚守的信条。
2000年,杨怀定登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这也被他视为是一段最为荣耀的经历。“我学历是不高,但我不断地在学习、升华、提升自己,有时候学历并不是障碍,但是一定要学。”
据悉,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有8位大哥级人物受到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然而经历几轮牛熊的洗礼后,仅有杨怀定仍活跃在一线。
2001年,上证指数创历史新高地来到了2200点,杨怀定抛售后,在长达四年的时间内再未入股市。而上证也没有“辜负”杨怀定的预判,在2001-2005年期间震荡下跌,走出近乎腰斩的态势。
散户逐渐淡出,市场步入机构占主导时代
“杨百万”具有江浙沪等地的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到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杨百万”时代已过去,目前的A股市场还活跃着一批短线投资者,A股的股民是7年一个轮回,曾经的投资策略慢慢的被淘汰,也就是短线投资者慢慢被市场消灭。随着这两年机构收益普遍跑赢多数散户、大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倾向于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尤其新一代的85后、90后。
在此背景下,对于杨怀定的传奇人生,业内又是怎样看待的,对于现在股市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又有哪些借鉴意义?
西安久上基金蔡立新表示,“我也是90年代进入资本市场的,那时的杨怀定先生大名鼎鼎,作为一个工厂的一名工人,从倒腾国库券开始,到第一个100万,到后来全国知名的散户投资者,杨怀定先生创造出多个资本市场的第一。”
东方融投李晓禄则认为,“杨百万”是中国第一代资深股民,通过买卖国库券赢得人生“第一桶金”,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知名度不亚于当下的顶级基金经理。他的出现唤醒了新中国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热情,他最近十几年从公众的视野消失了,也代表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由个人投资者占主导的时代跨越到注册制大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资本市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从新兴市场到国际重要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
中国资本市场从注册制开始,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到注册制,上市公司的上市门槛降低了数量上升了,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要求大幅提高,要求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要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注册制新股上市前五天不设涨跌幅限制,这样对投资者对公司估值能力大幅提高,这也导致最近几年机构化进程加快,因为很多个人投资者最近几年发现自己炒股收益率已经跑不赢买基金了,这也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投资者机构化的进程,未来全面注册制到时对投资者的能力要求更高,所以不管是从欧美国家的经验还是资本市场不断制度改革,需要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不断提高,都充分说明了成熟资本市场机构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资深私募人士陈熙伟说,其对“杨百万”的印象,除国库券套利,还有就是他经常被财经节目邀约发表对市场的看法,“他上节目,言语里不会对市场多空表达太犀利的观点,但穿着红色或绿色衣服上镜,身边朋友都会猜这是他‘想说而不能明说’的暗喻,这还是挺幽默的。想想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市场还是那个市场,老人逐渐淡出,后浪各领风骚,浪浪不息。”
虽然证券市场机构化是大趋势,但从博弈角度看,价格还是那个价格,合力还是那样的合力,资金抱团的背后,机构身影更明显,散户在行情中承受的波动更剧烈,操作手法更多样,对散户要求更高。散户退场我觉得这个形容并不准确,随着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牛散被大家所认识,也有团队作战的,团体分工的运作形式。其实应该说散户的迭代越来越成熟,总体上来看也越来越专业。散户毕竟是市场上的多数,旧的去,新的来,生生不息,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整个生态的成熟常态吧。
“‘杨百万’的时代,是让散户热血沸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资本市场,和那个时代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角不再是散户。目前在存量资金下,A股表现出的分化行情尤为明显,尤其是始于去年的一波结构性牛市行情使得机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而在结构性牛市行情下,散户投资者赚钱的只是少数,这背后反映出A股主导力量发生了改变。机构已主导A股行情,主流资金越来越具话语权,而广大散户正在逐步退出市场,流动性差、低成交量个股正大批涌现。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公募、私募、养老金、社保、险资和外资等各大机构类资金对A股的大量配置,A股市场逐渐进入机构化时代。”乔戈里资本牛晓涛说。
胡杨基金张凯华表示,杨百万去世,我很悲痛,中国证券市场前三十年走完了美国二百多年道路,杨百万是投机者的极少数幸存者,他离开了我们,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证券市场是一本教科书,一个人和机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成功。两个红线不能丢,第一,遵纪守法。第二,不要亏损。现在已经进入机构时代,散户退场是历史趋势,原因是,过去散户为主,散户聪明,勤奋点可能成功。但现在机构为主,机构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并且这批人经过市场淘汰证明投资能力后留了下来,散户想战胜他们,成功可能性极低。机构主导市场,必须告别投机,长期价值投资伟大企业,才能像巴菲特一样成功。杨百万后期没有与时俱进,有点遗憾。
记者 高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