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袁隆平与青岛之缘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这位把毕生都献给水稻研发的老人,将海水稻留给了青岛。这是袁隆平先生与青岛最深刻的羁绊,也是他为全球留下的珍贵遗产。

青岛,袁隆平的海水稻大本营

2018年1月,一支中国农业专家团队受到迪拜酋长的私人邀请,进行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农业挑战。他们要在热带沙漠中,种植出本地从未出现过的一种农作物——水稻。

有沙子没土,有地没水,再加上强烈的西风和炙热的阳光,“在沙漠里种水稻”听起来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前其他国家多次进行尝试,也均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支中国队伍却信心满满。

而此时,千里之外的青岛,“海水稻”研发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2018年5月,种植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稻田,在6‰盐度灌溉水条件下亩产超过了600公斤,远超最初300公斤亩产的目标。

这一源于青岛的科研成果惊艳了世界各国。埃及国家农业研究中心顾问阿齐兹·阿部·艾莱兹称:“我觉得挺震撼,中国人的智慧在一个试验当中运用多品种水稻是新的创举。”

2018年在阿联酋首都迪拜郊外的广袤沙漠中,青岛海水稻研究团队凭借成熟技术理论和丰富经验,不仅选育出了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亩产超500公斤的水稻品种,还独创了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

目前,青岛海水稻研究团队已与沙特、卡塔尔、巴基斯坦、印尼、埃及等国家开展合作,推广耐盐碱水稻技术。

青岛因此被称为全球“海水稻”的大本营,其信心之源正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袁隆平曾说:“为什么在青岛成立海水稻研发中心,因为它在海边上。2016年青岛市政府聘我为海水稻研发中心主任,他们原来搞的海水稻是常规稻,产量上不去。我们搞的是海水杂交稻,产量会上去的,三年拿出一个抗海水浓度0.6的,亩产在300公斤以上的品种。”

2016年10月12日,由袁隆平领衔的“海水稻”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签约仪式上,袁隆平表示,将在三年内打造出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

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培育出的各类耐盐碱水稻,已在我国大江南北各种盐碱地上得到广泛种植,全国已签约种植面积100万亩。

出生在青岛的海水稻种子,洒向了全国大地,并在全国多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了万亩片盐碱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种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两万亩,扩大推广到十万亩,其中近7万亩分布在山东。当年10地十万亩海水稻完成测产,其中,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江苏如东、山东东营、山东潍坊、山东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目前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

青岛,这座城市的名字,便写下了海水稻的故事。

多次来青,与青岛结下不解之缘

基于海水稻的种植培育,袁隆平与青岛有着很深的渊源。自2012年以来,他曾多次来到青岛,点赞青岛海水稻的研发成果。

2012年,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想在北方做杂交稻,袁隆平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支持,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杂交稻在北方推广得不好,你们做既优质又高产的杂交稻,可以考虑从耐盐碱、旱稻、土地改良等角度去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顺势而生。2012年之后,袁隆平便常来青岛指导工作。

2012年8月23日,袁隆平来到青岛农业大学,给大学生们讲述他的杂交水稻事业;2015年8月31日,袁隆平院士又到青岛如是书店,参加青岛市少先队“劳动播撒梦想 水稻种在我家”种植实践二期活动。在这次活动上,他接见了5名“最佳小稻农”和青岛市富源路小学的30名少先队员代表,并为他们讲述水稻故事,颁发奖杯,一起合影留念,给青岛撒下了杂交水稻的“人才种子”。

2016年10月12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项目签约仪式在李沧区政府举行。袁隆平再次现身,并与李沧区政府和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执行方案,标志着由他领衔建设的国家级研发平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正式落户青岛;2017年5月7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举行揭牌仪式,袁隆平更是亲自到场。

2020年10月16日,青岛市城阳区委领导与袁隆平视频连线,汇报了海水稻喜获丰收的喜讯,老院士在得知城阳种植的“超优千号”耐盐碱水稻亩产达到739.7公斤后,高兴地说:“那很不错。”他还表示,“青岛市城阳区承接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业中心产业化平台为海水稻产业化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20年开始,袁隆平牵头启动了海水稻“十百千工程”,在全国推广海水稻10万亩、计划2021年在国内开展盐碱地改造100万亩、力争在全国布局10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计划用8年到10年的时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

自此海水稻的种子,由青岛撒向全国。

青岛的海水稻,世界的“袁氏”遗产

海水稻并非真正生长在海水里。通常所说的“海水稻”,是指能够在盐碱地里生长,甚至不惧怕海水短期浸泡的“耐盐碱水稻”。而海水稻在青岛的种植成功,对于全世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从全国层面看,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总数较大,但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甚至有不少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0.05公顷的最低界限。

从国际层面来看,全球粮食安全赤字有增无减。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导致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虫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占3.2亿公顷,海水稻的研发是一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袁隆平希望利用盐碱地发展海水稻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将那些之前看起来“用处不大”的盐碱地改造为“良田”。他认为,我国有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其中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产值200至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由袁隆平团队发起的“中华拓荒人计划”,在山东、新疆、浙江、陕西、青海、内蒙古等地共布局10个“海水稻”主要种植基地,推广示范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了对我国主要盐碱地类型的覆盖。

“科学研究无止境,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也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袁隆平先生的梦想朴实而纯粹,而对于这位“国之脊梁”,我们都希望时间可以走得慢些再慢些,让他去实现“禾下乘凉”的梦想,去实现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

怎奈时间总会刻下苍老,一代“杂交水稻之父”巨星陨落。从此但听风吹麦浪,便是老人灵魂回响,暖阳西下复又东升,先生不归却未离去。

记者 聂艳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