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痛别,国之脊梁!回顾袁隆平与青岛的故事

袁隆平院士曾说过:“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今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与青岛

2016年10月,中国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国家级海水稻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开始了他和青岛的“海水稻“故事。

为什么要在青岛种植海水稻,袁隆平曾说:“为什么在青岛成立(海水稻研发中心),因为它在海边上。(2016年)青岛市政府聘我为海水稻研发中心主任,他们原来搞的海水稻是常规稻,产量上不去。我们搞的是海水杂交稻,产量会上去的,三年拿出一个抗海水浓度0.6的,亩产在300公斤以上的(品种)。”

“海水稻”,并非真正生长在海水里。通常所说的“海水稻”,是指能够在盐碱地里生长,甚至不惧怕海水短期浸泡的“耐盐碱水稻”。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占3.2亿公顷,海水稻的研发是一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袁隆平曾说过:“我们全国的盐碱地有十几亿亩,我们如果能发展到一亿亩,种上我们这个海水稻,亩产三百公斤,它增产的粮食就是三百亿公斤。三百亿公斤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八千万人口。”千亩滩涂化良田,盐碱地里飘稻香。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海水稻不负众望,产量连续创下新高。

2018年5月,种植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这片稻田,在6‰盐度灌溉水条件下亩产超过了600公斤,远超最初300公斤亩产的目标。此后,到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了万亩盐碱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种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两万亩,扩大推广到十万亩。10地十万亩海水稻已完成测产,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

送别!国之脊梁

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

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送别袁隆平院士!

一路走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