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张斌接棒李蔚任澳柯玛董事长,王英峰升任总经理!

5月13日,澳柯玛发布公告表示,因工作需要,公司董事长李蔚、副董事长张兴起辞职。公司总经理张斌升任董事长、公司董事会秘书王英峰升任总经理,董事、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徐玉翠代行董事会秘书职务。

澳柯玛上市公司与控股集团两套班子分离

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蔚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澳柯玛人事调整是青岛市政府方面理顺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关系进而进行的人事变更,卸任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蔚仍将担任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近两年来,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多元化发展,从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角度考虑,目前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了两套班子分离的条件。

不是李蔚选择澳柯玛,而是澳柯玛选择了李蔚

2006年4月,澳柯玛资金占用危机集中爆发,原控股股东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9.47亿元,盲目发展多元化,公司顿陷发展困境:流动资金极度匮乏、空调器厂生产基本停滞、冰柜生产不能有效启动。

鉴于澳柯玛经营出现严重问题,2006年4月14日,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澳柯玛集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理由是“鉴于澳柯玛集团目前出现的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损失、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

姜培生任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党委书记;李蔚任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党委委员,并推荐其按照法定程序担任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长;鲁群生不再担任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党委书记,建议集团按照法定程序免去其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

整个新闻发布会不到10分钟,然而,16年的名企澳柯玛长寿基因就此断裂,一手创建澳柯玛的魅力型领导鲁群生黯然神伤。

澳柯玛原董事长 鲁群生

2006年4月30日,澳柯玛召开第三届第九次董事会议通过李蔚为公司董事长的决议。

李蔚领导澳柯玛剥离不相关业务,集中发展制冷主业,在市场上重点发展三、四级市场,大力发展东北、华北、西北,积极开拓南方市场。澳柯玛成功扭亏为盈。

1990年,年仅21岁的李蔚进入青岛市税务局工作,在税务局的四年时间里李蔚先后在涉外处和对外分局工作。1994年7月李蔚开始了他在清华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院的学习生涯。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让李蔚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1997年4月,李蔚获得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这一年是清华经管学院创立的第十三年。它顺应了自1984年中国城市改革启动后市场对于人才的渴求——当时,中国国有企业普遍实行承包制,真正了解中国企业实情并懂得管理的人才十分匮乏——学院先后迎来了大批国企干部学员,并将他们陆续培养、输出到国家各省部级单位及各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层。

此后至今的24年里,他坚守其中,成为了经历过几次躁动出海浪潮后仍坚守在中国实体企业中的极少数人。他时常感慨二十余年前那次毕业典礼上朱镕基慷慨激昂的致辞:“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到企业去。如果你们每个人都搞好一个企业,中国的经济就有希望。”

或许正是这句话让李蔚改变了对职业发展的想法。学成归来的李蔚进入了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公司工作,从普通干部做起,2001年2月李蔚被提拔为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那年李蔚32岁。

不是李蔚选择澳柯玛,而是澳柯玛选择了李蔚。2006年,37岁的李蔚不会想到,自己临危受命,接棒澳柯玛董事长一职。

不到40岁坐上上市公司董事长位置在外人看来已是事业顶峰,然而李蔚面对的却是一个烂摊子。昔日的“五朵金花”之一的澳柯玛早已不复当年辉煌。

此时的澳柯玛被一个多线作战、俱荣俱损的大冒进战略打回原形,且背上巨额负债,人心涣散。与此同时,市场的剧烈萎缩使公司运营雪上加霜。在试图重振品牌前,李蔚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一家如何才能活下去的地方国企。

“当时我在公司里说的最多的五个字就是‘信心和勇气’。”面对公司上下近8,000名员工,他的内心在当时同样充满不确定性,“鼓励大家,其实也是为了鼓励我自己。”

有人曾经问李蔚,2006年,你的企业战略是什么?李蔚答道:“没有战略,活下来。”李蔚多年后回顾接任澳柯玛董事长的场景时说道。

多年后,李蔚曾公开表示,要正视曾经走过的弯路!“上市之初,我们也曾进行过多元化扩张,目前看来,是比较失败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如果没有当时多元化的尝试,现在我们在展厅也看不到洗衣机、小家电这些非制冷产品的出现。”

2006年到2009年,李蔚带领澳柯玛进行二次创业,澳柯玛进行了战略重组,回归制冷核心主业。2007年,国家启动家电下乡战略,李蔚敏锐的抓住了这次机遇,搭上了这班车,第一台家电下乡的冰柜就来自于澳柯玛。

2009年,李蔚做出一个决定,要与员工一道,坚持执着的把澳柯玛做成一个受人尊重的企业。

回顾澳柯玛发展历程,李蔚深情的说:“澳柯玛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时代变化不断调整,这是澳柯玛能生存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原因。澳柯玛犯过的错误和遇到的困难是因为脱离了市场和时代,做了一些盲目的事情,导致了困难,对于澳柯玛来说有经验也有教训。”

“澳柯玛走到今天,实际上有时候感到很幸运,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好结果。首先得有努力,其次还得有点运气。我觉得澳柯玛的运气还是蛮好的。”李蔚笑着说道。

李蔚花了四年时间让公司债务回归正常水平,又用了五年明确了澳柯玛的下一个发展方向。现在,其销售网覆盖全球五大洲的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曾经为公司业绩贡献最大力量的家电产业得到弱化,澳柯玛的发展战略是将自己的核心制冷技术延长,通过互联网手段打造端到端的世界一流全线冷链服务。

虽然卸任了上市公司澳柯玛董事长,但李蔚仍是领导澳柯玛发展的灵魂人物,相信在控股集团与上市公司两套班子运作后,澳柯玛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李蔚简历:李蔚,1969年1月出生,汉族,山东胶州人,清华大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博士,中共党员,经济师。1990年9月至1992年1月任青岛市税务局涉外处干部;1992年1月至1994年7月任青岛市税务局对外分局干部;1994年7月至1997年4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97年4月至1999年12月任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公司投资处干部;1999年12月至2001年2月任青岛市担保中心副主任;2001年2月至今任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6年4月至2021年5月任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2月至2020年6月任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7年1月起任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临危受命,带领澳柯玛走出荆棘

也许是澳柯玛当年受的内伤太深,动了根本。至今,带领澳柯玛走出荆棘的李蔚,并没有重现当年澳柯玛“五朵金花”的辉煌地位,目前看反而与海尔、海信、青啤等“金花”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与“五朵金花”榜首的海尔智家进行对比,2007年,海尔智家的营业收入是澳柯玛的近18倍;在2020年,两者营业收入差距扩大至近30倍。2007年,海尔智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是6.44亿元时,澳柯玛尚亏损-5.56亿元;2020年海尔智家实现归母净利润88.77亿元时,而澳柯玛仅有3.1亿元。2007年,海尔智家总资产111.89亿元,澳柯玛为26.31亿元;2020年,海尔智家总资产达2034.59亿元,而澳柯玛仅为77.11亿元。

因为了解,所以更加热爱

此次接任董事长的张斌和接任总经理的王英峰都是澳柯玛的元老级人物。

澳柯玛董事长 张斌

张斌,生于1971年1月,本科学历,工程师。2001年2月至2003年1月任澳柯玛技术中心副经理;2003年1月至2003年11月任澳柯玛品管部部长;2003年11月至2015年8月任澳柯玛副总经理;2011年12月至2015年9月兼任澳柯玛生活电器事业部总经理;2015年8月至2021年5月任澳柯玛总经理;2015年9月至今任澳柯玛董事;2018年7月至今任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2018年9月至今任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5月任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澳柯玛总经理 王英峰

王英峰,生于1973年2月,研究生学历,硕士,南开大学EMBA,中级会计师。2001年2月至2005年10月任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主管、财务部经理;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任澳柯玛总会计师;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任澳柯玛财务负责人;2006年12月至2017年5月任澳柯玛董事;2007年8月至2021年5月任澳柯玛副总经理;2017年4月至2021年5月任澳柯玛董事会秘书;2017年11月至今兼任澳柯玛海外营销渠道总经理;2017年12月至今兼任澳柯玛空调洗衣机事业部总经理;2018年9月至今任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5月任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信在两位元老的领导下,澳柯玛能够重现当年辉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青岛资本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