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山东港口干出最旺“淡季” 2月份完成货物吞吐量1.15亿吨!

每年2月份都是传统航运淡季,但在今年,山东港口干出了最旺“淡季”,完成货物吞吐量1.15亿吨,同比增长12.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3.8%,创出历史同期最好纪录,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

除了国内众多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外贸市场需求旺盛等客观原因,山东港口自身硬实力是“淡季”不淡的重要原因。如果用一个坐标系来解析2月份的山东港口业绩,以主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纵轴始终稳定强健,而横轴代表的业务和服务创新“枝繁叶茂”,象征着港口软实力持续优化、产业链不断集成延伸。

放大航线和市场优势

航线是港口的最核心资源。山东港口自成立以来,累计增加了51条航线,其中31条为外贸航线,相当于用一年半的时间赶超了以往青岛港三年增长的航线总数。正是依托连接东南亚、日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丰富航线资源,山东港口才能提速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建设,并借势发展金融、贸易、产城融合等产业,这成为支撑2月份吞吐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除了对航线的拓展,山东港口还积极下好市场“先手棋”。早在春节前,山东港口就提前统筹组织各港口集团、各板块公司组团出击,对接市场和客户,召开商品车业务专题会,围绕重点客户和腹地市场进行集中研讨。节后,山东港口马不停蹄召开集装箱船公司新春港航交流会,合力探讨“上航线、换大船、扩舱位、拓中转”,创造更优发展环境。另外,山东港口与安徽省港航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接“通江达海”优势,延伸山东南下的水路交通网络,服务“长三角”和中部崛起;考察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强化与西安的融合对接。

执行力转换成“加速度”

山东港口的一马当先,离不开自身的组织力、执行力。

2月份,山东港口站位“效率快港”,坚持以世界领先的作业效率牵引、放大服务优势。据统计,春节期间,山东各港口合计创出船舶靠离、铁路装车等生产纪录近50项,干出了含金量十足的春节大会战。从1、2月份累计数据看,青岛港、日照港继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稳健增长;烟台港、渤海湾港的两项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使山东港口“四轮驱动”、整体上扬。

同时,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的山东港口实施海陆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努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2月份,青岛港强化与船公司对接,全力减少春节停航停班,增开加班船24艘次,助力舱位和空箱保供。烟台港全力确保日本进口LNG罐箱航线安全操作,2月份完成进口罐箱环比增长36%。渤海湾港积极推动散货进箱,2月份开发膨润土新货种,完成1400余箱。航运集团努力保证春节支线运行不停,全月完成运量5.95万标准箱,同比劲增31.7%。物流集团抢抓今年春节内地出口旺盛势头,与铁路等部门密切协作,全月完成海铁联运箱量19.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

一体化改革赋能加力

经过一年多的整合、融合,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正在逐步释放改革红利和发展动能,各港口协同发展,因势利导打造活跃的新增长极,下活了山东港口“一盘棋”。

在市场一体化开发上,山东港口制定了客户分级管理办法,对重点战略客户启动商务统筹、形成一体合力,青岛港和日照港主动开展两次对话互访,建立协同小组和工作机制,逐步推进跨港区资源联动共享、交叉市场共商细分、竞争货种价格统筹。渤海湾港加强转水业务对接,2月份承接兄弟港口的铁矿石、铝矾土转水业务95万吨,同比翻番增长。物流集团与各港口集团深度融合,强化业务协同,推动物流与装卸互为表里。贸易集团与航运集团通力合作,2月份首月启动、完成3船船供油业务,降低燃料成本约5%。

同时,山东港口还整合资源,建立了覆盖17个港区、拥有2900多路现场视频监控点的山东港口生产视频监控平台,基本满足对各港口的统筹调度,推动各港口合理分工、科学协同。

来源:青岛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