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
1933年,杜月笙、汪晓籁率上海工商界代表团来青岛考察。第一天去栈桥、小青岛、海滨公园游览。当天晚上,青岛市长沈鸿烈在迎宾馆设宴招待了杜月笙一行。
当时青岛正在举办第四届国货展览会,杜月笙一行参加了开幕式,并认真参观了参展的国货产品,见到展览会上国货产品很多,认为青岛人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当天,杜月笙与沈鸿烈商谈在青岛设立“上海国货工厂山东联合营业所”,立足青岛面向山东。双方商定在青岛设立国货产品仓库,在中山路设立门市售品部。
营业所于年底成立,参加的有各种上海的国货产品,杜月笙倡导建立的产销部,扩大了国货从青岛到山东的销路,将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落到实处。
青岛《平民报》社长张乐古是青岛的青帮老大,被称为“青岛杜月笙”,他率领青帮弟子设宴招待了杜月笙。
沈鸿烈任青岛市长后,在文登路建有市政府招待所,设施完善,环境优雅,杜月笙一行就住在这里。在交际处长杨吉孚等陪同下,杜月笙游览了崂山,从王哥庄、华严寺到太清宫,在杜月笙的提议下,上海工商代表团在华严寺附近海滨建了一座“斐然亭”,语意双关,一方面是“斐然成章”之意,另一方面“成章”正是沈鸿烈的字。斐然亭碑由王正廷书,写道“壬午仲夏,市长沈鸿烈招待沪上人士,来观光其疆,四野沾,教化兴,道路荡平,工商辐辏,农村殷庶,自治有章,百业兴盛,万国来青……是日也,风清日丽,水秀山明,是乌可以无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