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记者从青岛市新闻办发布会上获悉,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青岛市正式印发实施《关于强化科技引领加快推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简称“科创16条”)。据悉,“科创16条”将从建设东部沿海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三方面进行重点发力。
目标导向精准施策
建设东部沿海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如何建设东部沿海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科创16条”中从以下六方面进行了明确:高标准建设科教产融合园区,推进科教产资源集聚和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打造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鼓励高校院所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青岛布局;建设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国家、省、市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支持设立以产业技术研发为主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对承担项目的科研团队人员给予奖励;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鼓励开展中外联合研发,为外国人在青工作提供便利。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科创16条”中指出:强化产业技术攻关,聚焦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专业孵化平台,打造国内一流水平的标杆孵化器,以奖补、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支持;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全面落实普惠政策,给予研发费用奖励和科技创新券补助;引进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给予奖励,支持获奖外地企业在青落户;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建立上市培育库,从科研立项、研发奖励、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入库企业大力支持。
对标先进营造氛围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市科技创新仍取得进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达353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829家,依托高企新建、转建共30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是城市之间竞合的软实力,也是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竞争力。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方面,“科创16条”明确:持续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建立科技信贷“白名单”,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推广各类科技金融产品;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领军人才计划,按项目层次给予资助;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独立法人的技术转移转化基地,推进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青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加强政策组织实施,让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及时享受到科技创新的政策红利,加快青岛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宋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