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封满楼 通讯员 李庆年
5月24日12时,赴尼泊尔地震灾区的青岛慈善爱心护理队7名勇士圆满完成了国际护理救援任务,载誉返回青岛。这是我市首次派出民间救援队赴国外救援。
舍小家 为大家 爱心没有国界
“4·25”尼泊尔地震发生后,青岛慈善爱心护理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7名志愿者,成立了赴尼泊尔地震灾区救护队。
5月15日,7名队员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怀着救死扶伤的满腔热情,乘国际航班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在城外萨卡山的一家脊椎康复中心开展护理救援。
这家脊椎康复中心收容的200多位因地震而受伤的病人已经过外伤手术治疗,护理队主要任务就是对他们进行后期的护理。这些工作尽管看起来都是非常细微的生活小事,但是,这些伤员通过医疗救治以后,生活上的护理照就显得特别重要。每个队员平均1人护理10名以上病人,除了做按摩,还为病人清洗腿脚、帮病人翻身、整理床单、消毒饭具等。由于缺乏翻译和向导,他们必须克服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所带来的困难。为了和伤员们有效的交流,队员们使用肢体语言,先在同事之间向伤病员们演示,经过反复沟通,家属和患者才同意在患者身上进行中国传统的按摩。
舍小家,为大家,让大爱行天下,是全体队员的共同信念。在尼泊尔做护理救援这期间,每个人都和远方的家人互相牵挂。
一天凌晨4点,队员万瑛接到了孩子打来的电话。她的孩子马上就要面临中考,之前都是万瑛照顾,离开后,孩子有些不太习惯。她说:“既然我有这个心愿,来参加这次护理救援任务,老公说,家里的事交给他了,孩子也说,妈妈,你放心去吧,学习上没问题,他自己知道怎样学习。”大家都深知一个道理:我们身在国外,一举一动不再代表我们个人,而是代表中国人,代表国家的形象和尊严。所以我们要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地完成这个使命。
克难关 战生死 让大爱行天下
身在异国他乡,尤其是地震灾区和环境的差异,需要队员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极大的勇气应对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困难。“4·25尼泊尔大地震”以来,当地余震不断,救援队到达后的第二天,又发生了5级以上的地震,每个人都面临着生死考验。
当地用水是地下水,大肠杆菌和其他杂质远远超过了国内的标准,当地人习以为常,队员们则很不适应。大家克服余震不断和起居饮食的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每天工作12个小时,承担了脊椎康复中心所有病人的术后护理工作,给康复中心的200多位病人洗头、洗脚,还做了中国式按摩,对所有的床位都进行消毒、清洗。队员还为康复中心捐助了食物、药品、衣物、帐篷等物资,受到了尼方工作人员和伤员的一致好评。尼泊尔脊椎康复中心负责人里贝斯动情地说:“你们的服务特别好,我们非常认可。中国和尼泊尔一山之隔,现在尼泊尔地震了,你们不辞辛苦地来到这里,帮助尼泊尔人,我们非常感动。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队员们赴尼泊尔地震灾区参加护理救护工作,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队长郭盛刚在接受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在照护伤病员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尼泊尔人民的友好。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认可,中国式的推拿、按摩、物理康复治疗,在这个中心得到了推广。虽然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但是为加深中尼友谊却是做了一件大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