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20年吸引3000名海归聚青创新创业 第20届“蓝洽会”暨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启幕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封满楼 摄影 盛军) 逾一个半世纪以前,中国第一位海归容闳道出了他的理想,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带出很多留学生,并促成了中国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的诞生。

100多年前,作为首批留学生归国的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设计出“人”字形路线,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1/5的“惊人”成绩修筑京张铁路……

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门敞开,由此发端的“留学潮”形成了519.49万人的“庞大”海外人才储备,如今,“归国潮”又携带着313.2万条大大小小的鱼,回到祖国寻找饵料丰富的栖息地和产卵地。

2001年,青岛市委、市政府以“融合国际人才智力、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为目标搭建了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的智力交流合作平台。

2020年11月9日,以“聚才聚力、创赢未来”为主题的第20届“蓝洽会”暨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

如今,“蓝洽会”已走过了20个年头,成为了中国北方城市集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资源平台,是海内外人才关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了解青岛人才项目需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20年吸引万名海归心仪“蔚蓝海岸”

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业城市,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动人才集聚,青岛市充分发挥平台思维做乘法,整合重点招才引智活动资源,于11月初推出“2020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通过打造更高规格、更广视野的聚才融智平台,凸显引才品牌效应,更好集聚各类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实现资源耦合价值倍增。

经多轮筛选,本届“蓝洽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洽谈会共邀请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20余个国家150余名海外人才携项目来青对接洽谈,其中博士学历及以上的人才占比超过85%,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余个高精尖缺专业领域,活动点击量累计突破700万人次。

作为有特色、高层次、国际化、影响大的集聚海外高端人才的活动品牌,中国青岛“蓝洽会”诞生于青岛,成长于青岛,经过20年的精心培育、摸索实践,已经成为了我国北方地区国际人才和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活动品牌。20年来,“蓝洽会”累计发布海外人才岗位需求超过1.5万个,吸引超过10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报名,成功留青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近3000名。

这些人才以先进的理念、全新的商业思维,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大潮,创办高科技企业500余家,涌现出尹学军、张大刚、马书根等一大批优秀创业者,成为青岛市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早年留学英国的张弛说:“‘蓝洽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我的项目在青岛扎根落地,圆了我回国创业梦,能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这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作为承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先后推出“梧桐树”聚才计划、“双招双引”二十条等综合人才新政10余项,制定“一业一策”产业扶持政策20余项,形成人才“虹吸效应”。“青岛近年来国际影响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岛城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才成长生态,也是我最终决定来到青岛创业发展的原因。”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代谢物组学团队负责人、山东省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岛科源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球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中心,力争打造国际一流企业。”

“蓝创微云”搭建产才对接“云平台”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青岛未曾停滞推动国际人才项目交流合作的脚步。本届“蓝洽会”上,青岛充分发挥市场化思维,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面向全球的产才对接“云平台”,围绕青岛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达成对接意向86个,其中合作类49个、人才引进类12个、投资类25个,并通过线上即时对接、长时跟踪问效的模式,助力青岛市单位与海外项目团队开展“云对接”。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刘文的“面向精密铸造工业级超高精度3D打印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曹小宝的“高通量单细胞成像仪产业化”项目、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马伟伟的“通用型γδ-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项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林志伟的“新型磁性材料三维测量及器件设计”项目、日本广岛大学博士骆洪亮的“超高速LAS激光诊断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超高压湍流喷雾燃烧中的开发与应用”项目……11月9日开幕的“蓝洽会”上,一批涉及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现代海洋、健康防疫、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领域的“高精尖”重点项目签约落户青岛。

同时,在开幕式启动的“蓝创微云”生态圈受到了众多参会人才的关注。通过集成包括法务咨询、投融资、人力资源服务在内的20余家“圈成员”单位的“蓝创微云”将为蓝洽会、留创大赛等拟落地青岛的人才项目提供落地创业、技术合作、风投融资等多维度、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

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克服当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通过搭建‘云平台’,延长‘服务链’,构建‘生态圈’的方式,突出重点抓对接,促进项目早落地,围绕海外人才报名的重点优质项目,加大线上对接力度,及时协调我市有关部门和各行业优质资源,及时解决项目对接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加快项目落地的速度,确保引进来的项目能够签得了约、落得了地。”

据悉,青岛市将借助“蓝创微云”等服务载体,通过引入项目-人才精准洽谈-产业资本论坛等方式,构建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线上线下服务同心圆,使人才、科技项目供需双方实现线上即时对接,线下顺畅落地,实现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青岛蓝洽会”服务品牌。

专家建言共话“创业之城”

在“蓝洽会”的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40余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层次人才代表、招才引智机构负责人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就新形势下招才引智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

山东省海联会副会长、山东省侨商会副会长、美国山东商会会长、美国南加州(洛杉矶)山东同乡会会长张凌云表示:“国家对外开放和发展建设与广大心系祖国和桑梓的华侨息息相关,青岛作为一座拥有开放气质的城市,可以充分凝聚海外侨胞的经济、人脉、智力要素,引进先进技术和高水平产业,扬长避短,久久为功,团结广大海外华侨,共同实现中国梦。”

日本京都大学地球环境和人间环境研究科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梶井克纯则期待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与岛城优秀的年轻人一起进行开发研究,希望与青岛的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更具深度的合作,共同促进青岛的高质量发展……

邀请高层次人才、引才机构负责人参加的专家建言会,是每年“蓝洽会”的保留项目。今年青岛市在专家建言会的基础上,创新举办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云会议”,进一步扩大了活动规模。

首创海归“云洽谈”广纳“四海才”

要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青岛这座城,离不开大量高端人才智力的聚集。在“蓝洽会”开幕式上,青岛市启动了“万名海归精英聚青行动”,面向全球发布了来自青岛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13个产业和国际客厅的3651个急需紧缺人才需求,邀请广大优秀海归人才来青创新创业。

在随后举办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洽谈会上,创新的“云洽谈”模式开启了“万名海归精英聚青行动”的序幕。

“今天我们通过‘云洽谈’,与8位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了洽谈,取得了初步成效。”青岛深蓝水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张明告诉记者,法国里尔大学博士张园、丹麦科技大学博士马宝光的研究项目均与公司深海水下装备等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是公司未来潜在的合作伙伴,双方已经留下了联系方式,将进一步深入对接交流。

法国巴黎高等电信学院博士李颖博的人工智能项目引起了青岛鲜园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于洋的注意。“我们公司正在拓展电商业务,亟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李颖博从事了10多年的图像、视频、多媒体和多媒信息处理,对于公司将来开发短视频业务都将有技术助益和合作空间。”于洋表示。

10月24日,青岛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中,提出将推动人员往来更加自由便利,集聚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增强开放创新策源能力。对引进的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分类奖补,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对战略性、引领性、稀缺性高端人才,实行“一人一策”定制化引进;按照企业需求制定人才政策,提高人才与产业发展匹配度。同时,从人才需求角度制定人才服务政策,集成全市人才政策、服务资源,打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据悉,今年青岛市连续第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1-10月,青岛市已集聚各类人才21.49万人,人才成长和发展生态不断提升,人才磁场聚势而强。

城市求贤,君子择城。让青岛成为天下英才倾心之地,让青岛成为全球人才归心之城!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封满楼 摄影 盛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