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蓝洽会”20年: 青岛与全球智汇互联“成年礼”

今天,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蓝洽会”)迎来第20个年头。伴随着青岛经济崛起、见证着海归创新创业群体壮大,“蓝洽会”已成为有特色、高层次、国际化、影响大的集聚海外高端人才活动品牌,中国北方城市集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知名平台。

20年间,青岛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滋养、海归精英对青岛机遇的把握、海归英才对青岛产业的贡献,描摹出青岛与海外人才智汇互联的最美“成年礼”。

“成年礼”意味着责任和意义,是一种担当、一种承担。

20岁的“蓝洽会”,伴随着青岛这座城市萌芽成长,充满了梦想和期盼;20岁的“蓝洽会”,在全球人才智汇互联中,经历了磨练与收获;20岁的“蓝洽会”,将承担起为城市发展引才输智、锚定方向、寻获动力的责任,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合伙人”。 

20年,聚焦青岛,放眼世界

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铸就“开放包容”的人才思路。

2001年,正值“五一”前夕,来自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的126位海外留学人员和山东留学回国人员,带着200多项高新技术项目,同山东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及省直部门2600余人汇集青岛,出席“中国山东海外百名博士创新周”活动。这是新世纪我国举办的首次大规模的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活动,对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是在城市集聚海外智力和投资的契机中,“蓝洽会”萌芽并成长。


20年间,大会经历了“海外人才周”“海洽会”的变迁。2011年,大会正式更名为“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如今,“蓝洽会”已成为高端人才认识青岛、走进青岛的一张名片。近年来,这张名片吸引3500多名海外留学人才报名参会,直接吸引800多名高层次人才“留下来”创新创业,其中,创办高科技企业300余家。

20年间,“蓝洽会”作为青岛市委、市政府以“融合国际人才智力、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为目标搭建的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平台,经过20年的培育、实践,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城市集聚海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知名平台,是海内外人才关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了解青岛人才项目需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20年间,海内外精英在青岛留下了智汇互联的铿锵足音,或惊喜,或赞许,或留恋,或温暖,展示着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包容和宽厚。

——青岛理工新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蓝洽会”上与来自加拿大的许燕青博士签定合作协议。公司研发部部长郭一令表示:“许博士带来的给水排水处理工艺,适合目前中国水环境,完全能满足现在社会对中小型污水处理工艺的需求,而且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也很低。”

——墨西哥专家佩德罗通过“蓝洽会”,将海洋能源开发、炼化的合作项目落户青岛,该技术从地下采集混合物后,通过二次分离油可以利用起来,固体能用于建筑,水可以实现零排放,填补了海洋清洁能源技术空白。

——来自荷兰的黄茳博士说:“我这次是带着海洋生物医药食品所需的蛋白质(酶)项目参会,受到了青岛很多孵化器、风投公司和企业的青睐,我对来青岛创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美国华商科学家协会会长张雷称:“我们在‘蓝洽会’上达成了10多个合作意向,包括与青岛大学、海尔集团研发中心在海外人才资源开发合作上进行了深度对接。”

——外国专家大卫·威廉博士在“蓝洽会”与赛普克科技公司签约后,中英云仿真计算中心加速落地青岛,为青岛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贡献智能。 

20年,精心筑巢,深耕沃土

2019年,曾经客串过《生活大爆炸》的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乔治·斯穆特亮相“蓝洽会”,作了《健康创新遇见未来》的精彩演讲,给岛城的物理迷们带来不小的惊喜。

借助“蓝洽会”等高端引才平台,全球顶尖人才频频光顾: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教授选择来青创新创业,实现了青岛诺奖人才引进“零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海内外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青岛院士智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创新驱动力。

这背后,得益于青岛不断优化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真诚地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不断提升青岛市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的软实力。

2012年,“青岛英才211计划”涵盖了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16个领域,实现了人才政策全要素集中,加快百万人才集聚岛城。2013年,启动实施了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分别给予入选人才100万元项目研发补助和30万元安家补贴。2014年,设立编制“蓄水池”,解决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引进编制短缺问题。2015年,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出台《关于打造“国际海洋人才港”的实施意见》,在安家、创业、科技、培育、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核心政策30条,并配套出台了13个实施细则。2017年,实施了顶尖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给予新培养、新引进的顶尖人才500万元生活补贴、顶尖团队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2018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的意见》,这项被誉为青岛有史以来含金量最高、创新突破力度最大的人才新政,涵盖了引才、育才、助才、成才、留才等各个方面,确定了五年集聚100万人才的目标,为实现人才驱动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国际院士港、博士创业园等为主体的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孵化平台体系。其中,中德生态园、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国际邮轮母港、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等功能区以职员化为主的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充分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2015年,青岛市开始面向在青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服务绿卡”。2017年,对原有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和人才服务绿卡制度进行了完善创新,在出入境和居留、户籍、工商、税务、科研、住房等方面推出17条人才服务政策,进一步扩大了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2019年,青岛市在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的基础上,编制《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涵盖出入境与居留、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37个服务事项,内容丰富、渠道畅达,充分体现青岛市对高层次人才的人文关怀。

这样一张张“成绩单”的背后,是五湖四海的企业家纷至沓来,走近青岛、牵手青岛,构建青岛的“英才图鉴”:截至2019年底,青岛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8万人,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等学府学成归来的近4万名海归纷纷筑巢青岛,在这片蔚蓝色的海岸构建起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栖息地”。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举办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揭晓,青岛市连续8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之一。

20年,抓住机遇,共启未来

进入新时代,海纳百川的青岛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丝毫未减,反而越来越深。

“蓝洽会”的2020年“成年礼”,又有何与众不同?

青岛正按照习总书记的深情厚托,抢抓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历史机遇,对标深圳,全面推进15个攻势,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本届蓝洽会是青岛处在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面向海内外举办的一场求贤聚智的盛会。

尽管,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球各地人们的事业规划和生活步伐,更是令多场国际重磅展会“风雨飘摇”,但并没有影响“蓝洽会”引才聚才的步伐和节奏。

这缘于青岛市人社局近年全面对标深圳招才引智工作,搭建起四个平台,在“双招双引”中发起青岛招才引智的新攻势,打造了永不落幕的中国青岛“蓝洽会”。

——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以“青岛人才网”为平台,将中国青岛“蓝洽会”服务平台改版升级后正式运营,全新的“蓝洽会”服务平台搭载了海外人才及项目报名通道、海外人才项目信息发布、青岛人才及项目需求信息发布等三个子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服务同心圆,使人才、科技项目供需双方实现即时对接,实现“蓝洽会”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青岛“蓝洽会”服务平台。

——青岛市整合用人主体、行业协会、同乡会和境外青岛商会、猎头公司等市场资源,相继在美、英、法、德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6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工作站现已覆盖纽约、洛杉矶、法兰克福、伦敦等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知名城市。

——青岛市搭建供需两端资源市场化对接业务平台,举办首届中国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产品交易会,创立引领青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展会品牌。

——青岛市通过“青岛人才网”等网络平台组织了一系列海外人才推介招聘活动,引进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

与往年不同,走过20年光辉历程的蓝洽会今年站上了新时代的发展潮头,它站在新时代的风口上,有更重的使命担当,站得更高也就看得更远,用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拥抱全球人才,拥抱未来。

举礼成人再高飞。让我们欢聚“蓝洽会”成年礼,不负韶光再出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