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唯才唯青岛”创新篇● 城市创新基因激活人才内生动能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山东省人社厅同意青岛等市开展开发区特色专业职称工作,其中同意青岛市在西海岸新区开展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这是围绕城市战略发展需要而做出的创新之举。当下,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青岛市提出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西海岸新区开展工业互联网特色职称评审,正是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四链合一”生态,补齐人才链,创新人才政策和人才认定标准,促进工业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发展的具体举措。

青岛是一个从不缺乏创新基因的城市,创新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底色。

近年来,青岛市着力推进以评价、激励、引进为核心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宣示着爱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诚,充分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内生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能支撑。


引才之切:创新搭桥引“高人”

2020年,疫情的影响虽然阻碍了海内外人才交流的步伐,但青岛市引才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嬗变,是开放战略和平台思维的全新导入。

“新风口上的青岛亟需你们这样的新变量和新优势。”在青岛市举办的2020年人才政策进高校暨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全球网络推介会上,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胡义瑛向全球英才发出了热情的邀约,来自137家“双一流”高校、70家省内重点院校和46家技工院校毕业生观看直播,累计点击量突破61.2万人次。

青岛将深圳当做学赶目标,掀起了一场从观念层面到实践层面的自我革命,就是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写好“剧本”、建好“舞台”、做好“场务”,把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人才聚集到青岛来。

面对新形势,青岛市主动探索“云端引才”新模式,依托大数据赋能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招才引智新格局,于今年2月份上线“招聘e站”服务平台,通过搭建“人才超市”和“岗位超市”两个线上资源池,构建起“天猫”模式人才供需双向对接交流平台,实现视频、文字、文件、语音“云上四通”,为人才资源与重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搭建了桥梁。依托这一平台,青岛市接续开展战“疫”有情、“青”有独钟招才引智系列活动、“青鸟计划·唯才唯青岛”青年人才“云上招聘会”,邀天下英才在线“云洽谈”。

“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作为青岛市自主搭建的“走出去”引才渠道,自2013年以来已累计举办120余场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引才足迹遍布25座城市的50余所重点院校,累计收取简历数突破10万;“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作为青岛市“请进来”引才的品牌活动,自2014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6届,累计吸引3000余名博士来青洽谈对接。2019年,青岛市在“博士行”活动的基础上,举办首届“全球博士青岛研修营”活动,借助活动平台,邀请海内外博士来青研修对接,引导博士更早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氛围,提高人岗适配度。

前不久,青岛市专题部署事业单位吸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青工作,围绕“十五个攻势”重点行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开发定向引才岗位152个,面向全国吸纳“双一流”高校毕业生787名。这是青岛市事业单位首次采取集中部署、单位自主招聘的形式,专门面向“双一流”高校引进毕业生,放权力度居全省之首。

爱才之心:评价“松绑”激活力

创新和人才是立国之本,创新吸引人才,创新依靠人才。

2020年,海尔卡奥斯智能技术研究院的4位工业互联网领域无头衔、无称号的高薪人才获颁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这是青岛市快速落实“两区”人才新政,实现“按薪定才”的第一单。今年年初,青岛聚焦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两区”建设推出人才新政,创新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把新锐人才、拔尖人才等评价权交给企业。

为广泛集聚人才,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青岛市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制定了《青岛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了人才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2年,青岛市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改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2017年,青岛市首次将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2019年,青岛改革了人才评价,突出产业导向,坚持分类评价,评选“青岛拔尖人才”120名,市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10名,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名,金融之星57名,乡村之星3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10名,青岛大工匠和青岛工匠共50名,对全市147个科学技术项目(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提升人才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2020年,青岛市制定出台了《人才分类评价实施办法》,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 针对科技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外语外事外贸人才等十类人才,明确各有侧重的评价内容。同时,按照市场和社会认可的要求,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并增加实践操作、业绩展示、服务对象满意度等评价手段,着力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此外,青岛市全面发起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战,把评价权还给市场主体,做到“谁使用谁评价”。目前全市共有海尔、海信等18家企业已通过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开展自主评价2000余人次。青岛琅琊台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已完成方案审核、技术评估等工作;同时,深入开展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全面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授权各区市开展工程和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授权青岛地铁集团开展工程中级职称自主评价;针对乡村人才发展“天花板”问题,探索“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制度,目前已有917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高层次人才职称直评,打破年限、资历等条件限制,目前已有近60人获益。


用才之诚:“柔性引才”勇破藩篱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印象初与青岛林业植物医院工程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签约,院士工作站将提高企业的整体科研力量,明确崂山地区农林业害虫种类、危害程度及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系统调查崂山地区农林业主要害虫的天敌种类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筛选优势种类,同时针对崂山地区农林业主要害虫,集成一套绿色、安全的防控技术体系,实现有害生物天敌繁殖的技术创新。

专家工作站是为了解决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而搭建的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平台。自2005年以来,全市已累计设立专家工作站(基地)1024家,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培育出市级专家服务基地60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3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2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家,形成了梯次完善的国家、省、市三级专家服务平台。根据相关规定,青岛市批准成立工作站满一年后,对业绩突出的院士工作站一次性给予20万元资金补助,对业绩突出的专家工作站一次性给予10万元资金补助,工作站产生的科研成果,经核准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一次性给予最高5万元成果奖励。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今年,青岛市柔性引才再放“大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局7月份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柔性引进人才的若干措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技术咨询、退休特聘、项目合作、联合研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面向全球招募各类英才到青揭榜挂帅,为企业发展汇智聚力。其中明确符合条件的柔性引进人才纳入人才工程支持,市科技计划、科技奖励向柔性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团队开放。柔性引进的顶尖人才、国家级人才、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人才,连续3年按照其上年度在青纳税的劳动报酬(作为第一大股东或企业法人代表的,按照企业在青纳税额与个人占股比例之积)的30%给予奖励,上不封顶。用人单位柔性引进市外在职或者退休院士来青从事创新研究,在青工作时间累计满2个月的,聘任单位可按规定申报聘任院士,获批后纳入聘任院士服务范围并给予资金支持。此外,柔性引进人才获得企业计缴所得税后实际给付的劳动报酬高于100万元的,可以直接列入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待遇。来青岛市开展项目合作的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有意愿在青岛市购房的首套住房享有本市户籍人员同等待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