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优化营商环境,青岛高新区做对了什么?

匆匆十二年,弹指一挥间。

从昔日盐场银海到今日胶州湾北岸科技新城,青岛高新区实现了起飞、转型到跨越的蝶变,成为多年来持续为山东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新力量”。

当下,青岛市四大功能区改革进入实操阶段,围绕“瘦身、强体、放权、搞活”的改革要求,高新区从改革中找出路,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并克服疫情影响,赢得了逆势增长。

今年上半年,青岛高新区GDP增长5.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11.7%,增速全市第一;工业投资实际增长56.5%,增速全市第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7%,增速全市第二。

“这些成绩得益于我们通过实打实的政策措施、心贴心的项目服务,把改革激发的强大活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工委副书记李鸿雁如是说。

在各地竞相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区域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比拼。优化营商环境,青岛高新区做对了什么?

从昔日盐场银海到今日胶州湾北岸科技新城,青岛高新区实现了起飞、转型到跨越的蝶变

从行政审批局到行政审批服务部

多年来,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引进来、轻服务管理”的问题,很多招商项目因后续管理不力、难以顺利实施变成“烂尾”工程。事实证明,招商只是第一步,营商环境才是关键。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需要很多要素支撑,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抓手。“去年,行政审批局经过改革调整,更名为行政审批服务部。”对于更名的原因,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副部长李波给出了答案,“加上服务两个字,强调了我们的服务属性,要为企业、群众做好服务。”

在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立等可取”

9月2日,刘女士来到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为公司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办理速度很快,只用了一个多小时,而且现在还提供新办企业免费刻章的服务。不过我来得有点晚,幸亏这里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推出了延时服务,如果没有办理完,工作人员在午休时间会继续办理。”

“现在,只要企业在大厅一窗受理窗口提交齐全的材料,营业执照‘立等可取’。同时,我们还推行新办企业刻章‘零费用’,免费为高新区主园区企业提供一套企业印章,包括企业公章、财务章、发票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李波向记者介绍。“此项改革措施预计每年为高新区新开办企业节约成本约135万元。”在企业开办方面,高新区先后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照一码、照后减证、全程电子化、简易注销登记”等多项改革措施,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目前,青岛市高效青岛2.0建设方案提出要将企业开办时间尽量压缩至0.5工作日,这对高新区目前的人员配置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过我们更忙一些,企业、群众就方便了。”

简化办证流程、双休日预约服务、延时服务、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重点项目全程免费帮办代办……在青岛高新区办事,“最多只跑一次”渐成常态。通过“简流程、简材料、压时限”,企业仅提交一次申请、报送一套材料,有效避免重复登记、重复提交材料,报批材料减少30%以上,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审批效率提高了80%。企业办事效率得到了真正提升,企业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了双降,创新动力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创新政企互动机制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还需要“硬措施”来托底。“长期以来,一些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跨部门改革举措执行落地存在‘空档’、部分企业反映的跨部门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让企业获得感大打折扣。”据青岛高新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高新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陆续出台《共同应对疫情扶持企业平稳发展若干政策》《高新区占地类产业项目引进服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关于对产业载体入驻项目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打通体制机制壁垒,搭建政企平等沟通对话平台,不断创新政企互动机制。

例如在疫情期间,高新区推出六项“不见面审批”便利措施,通过创新实行多渠道咨询“不见面”、网上申报“不见面”、远程视频勘验“不见面”、零基础指南“不见面”、双向快递寄送“不见面”、告知承诺“不见面”的审批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李波还表示,“为了减轻疫情期间的资金压力,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履约担保的方式申请延期缴纳配套费。”

有专家认为,产业政策最好的形式是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而不是给予企业财务或者其他资源上的扶持。在创新政企互动机制产业政策方面,青岛高新区做了许多的探索与尝试。

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新拿地的产业项目,全部按照“拿地即开工”模式快速开工建设,前期拿地的筹备项目也顺利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有海大生物、诗玮雅、斯坦德检测、谱尼测试、拓疆机器人、四机设备、盘古润滑、蔚蓝生物8个建设项目纳入“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其中海大生物产业园从拿地后在短短两个工作日内取得了施工许可,这一审批速度创下了高新区之最。而盘古润滑项目用时7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拓疆机器人则为8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平均节省项目审批时间至少30个工作日。

“太快了!我们在取得土地成交确认书后2天内便拿到了正式施工许可证,给我们节省了2个多月的时间,为项目建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海大生物集团项目负责人赵杰激动地表示。“当管委知道我们有土地需求的时候,就开始组织招商、规划、建设等各个部门提前介入服务。各审批部门前期也做了大量的模拟预审批工作,包括规划、环评、图审、施工许可、开口、临水、临电接入等,确保了项目的进度。”青岛盘古润滑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邵安仓说。

为最大限度地节省企业的时间成本,高新区推行“容缺预审查”和“告知承诺制”两种模式,将规划方案审查、环评审查、施工图审查等原本拿地后进行的技术审查提前至拿地之前,工程承发包备案等原本在开工之前的手续,可在开工之后办理。通过这两个创新举措,原本几个月才能完成的流程,现在只需几天项目即可合法合规开工建设。李波透露说,“除了‘拿地即开工’,接下来我们还要加速达成‘建成即投产’的目标,进一步为企业节省项目审批时间。”

解决“卡脖子”难点、痛点

如今,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一个拥有优质发展环境的地方,不仅能够充分激发现有市场主体的活力,还会吸引更多优质的资金和项目流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新区首个商业配套项目“世茂52+”购物中心

“地铁等公共交通、周边商业配套,一直是困扰高新区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李波语重心长地表示,面对困难,我们主动出击、“送政策上门”,比如我们为高新区首个商业配套项目“世茂52+”购物中心,制定《世茂52+项目行政审批场景式办理方案》,开设世茂52+专用审批服务窗口,上门培训指导入驻商家,分行业、分批次有序办理审批业务,在业户提交申请材料后,集中进行现场核查,集中发证,2天时间为20多家食品经营业户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对该项目雨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和购物广场绿化提升审批,由三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办结,助力高新区首个商业广场顺利开业。

另外,青岛高新区规划了8号线、9号线、10号线、12号线,其中8号线北段正在进行为期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开通运营。“目前,高新区正在规划在地铁站旁设停车场和接驳车,双元路立交桥年底通车,华中路打通工程已开工建设,将来这里的交通会更加便利,我们尽全力打造良好的交通营商环境。”

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除了硬指标、硬环境提升外,更重要的是要抓软环境,调动地方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的积极性,真正为市场经济服务。”这就不仅需要政府转变思想、转变职能,将“管理意识”转换为“服务意识”,更要强化招商项目后续的管理意识。未来,青岛高新区不断解决“卡脖子”的发展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企业与区域经济实现共赢。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  记者 孙梦  通讯员 李青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