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高质量发展区市行|高新区:从“鲲”的量变到“鹏”的质变

□郭清鉴 尚萌萌 李青健

有人说,胶州湾就像一张拉满的大弓,而位于湾底的红岛则像是蓄势待发的“箭头”。被视为青岛创新发展主引擎之一的高新区,在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中,再次冲到最前端。

作为省委、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创新举措,去年10月份以来,以体制机制为核心的改革,让高新区以全新的精神风貌,不断创新、打磨、调校着自己的发展新路径。

2020年1~4月份,在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高新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抓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见势早、行动快、力度大、措施实,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市场基本供需得到有效保障,经济运行正有序步入正常轨道,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

今年一季度,青岛高新区完成进出口总额超31亿元,同比增长20.18%,在全市位居前列,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青岛高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共有进场建设工程交易项目11个,交易总额达11.71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69%,节约资金1.04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53%。

01

九大攻势和七种机关文化

“勇争第一、唯旗是夺”“扎根高新、奉献高新”“尊重企业、爱护企业”“深入思考、扎实行动”“立说立行、马上行动”“充满活力、追求时尚”“严守规矩、守住底线”……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交通瓶颈突破、“双招双引”助力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特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企业上市、环境品质提升、加快人气商气集聚……

在近期举行的高新区作风建设大会上,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工委副书记李鸿雁表示,要把考核作为“指挥棒”,把指标作为“生命线”,全面发起九大攻势,大力倡导七种机关文化,打响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起来、把发展的节奏拉上来,确保实现疫情防控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双胜利”。

去年10月底开始,作为省、市功能区改革的试点区域,青岛高新区按照“瘦身、强体、放权、搞活”的原则,对原有体制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

机构由原来的22个部门压缩为“八部一委”,人员由341人精简为156人。功能区改革之后的高新区,明显“瘦身”。

2200多项职能被重新梳理,KPI考核体系重新进行打造……一项项的改革举措让高新区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

结合红岛高铁站、胶东国际机场、地铁8号线的启用,提前规划布局公共交通体系,织密公交网络、优化摆渡线路,加快构建“3+1+2”(3即胶东国际机场、地铁8号线、红岛高铁枢纽站;1即区内循环摆渡线路;2即高新快线、公交路线)立体公共交通网络,实现与高新区核心区的无缝衔接、互联互通;用好中以“国际客厅”,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服务于一体的“超级市场”;盘活载体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印发《青岛高新区推进2020年企业上市行动计划》,建立上市企业“白名单”制度,辟“绿色通道”,重点推动高测股份等企业尽快上市;建立后备上市企业数据库,提前介入、全程服务,帮助企业尽早启动上市程序。

以“全域景区化”理念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对道路、景观、水系、绿化等进行深度提升,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营造“枕河听海、九水一区”的城市生态品牌;全力保障康复大学、青岛眼科医院、五十八中高新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区域承载力和吸引力。

推动利群商业综合体项目尽快落地开工,首创奥特莱斯、鲁商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年内完工,世茂52+项目年内开业,打造2~3条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商贸设施发展规划编制,有针对性地布局一批商场、影院、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一刻钟便捷生活圈。

2020年,高新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指标、稳增长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完成“九大攻势”,干成一批标志性的大事,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成果,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同时,大力倡导七种机关文化,保持“靠上、拼上、豁上”的精神状态,争做攻坚克难的开拓者、披星戴月的奋斗者、实干担当的创业者,争当全市科技引领城建设的主引擎和主阵地、当好山东半岛国家自创区的龙头,化危为机、抢占先机,不断书写青岛高新区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一场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已经在高新区如火如荼地展开。

02

“336”,激发功能区改革内生动力

功能区改革是省委、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创新举措。作为青岛市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高新区要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关键看能否激发出干部的内在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激情活力。

5月7日,高新区下发《关于激励担当作为、争创一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容错纠错办法、优化营商环境正面清单等系列配套制度,引导干部队伍凝心聚力、担当共识,最大限度为功能区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推动区域实现从“鲲”的量变达到“鹏”的质变。

此次出台的《意见》中“6项机制”直指营商环境,为高新区经济发展与项目投资开辟出一条特殊的“高新通道”。

为打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营商环境,青岛高新区通过《意见》建立起让企业家来评价的监督机制,建立倒三角监督体系,聘请管理与服务链条上的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创业者等作为监督员,对“双招双引”、项目落地、政策落实、涉企服务等事项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全链条监督,建立企业家与纪工委书记的“直通车”。

同时将运用大数据监督多渠道采集干部在重大工作中的担当表现数据,并专项开展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高新区特别提出,当好“担当作为、干净干事”守护者行动,加强对担当作为者的呵护和激励。

《意见》将在青岛高新区干部中发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政策“3项教育”,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同时建立了“学习和创新”“容错和纠错”“激励和约束”的“3项制度”,包括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对干部表现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等内容。

推出的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在严守党纪国法、保持清正廉洁的前提下,探索宽严相济的制度机制,为履职尽责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提供“护航”。

《意见》还包括围绕“四种形态”激励担当、建立干部作风评价、开展专项巡察纠偏促规范等内容。

青岛高新区正着力打造的“亲清智力岛”廉洁品牌,为净化政治生态、优化投资环境注入“廉洁基因”,培育成熟的市场化法治化环境,在全区内实现由“行动准则”到“文化理念”的认同。

立下了“铁规矩”,树牢了“硬杠杠”。针对各种“短板”问题,高新区一一“破题”,在破与立中寻求突破。

03

营商服务创出“高新效率”

受理线上业务办理3565件;为29家企业实行“远程视频勘验”审批服务模式;为33件“战疫”申请开通“审批绿色通道”……

疫情期间,高新区主动靠前的服务,顶格化的协调推进机制,不仅为企业列出了明确的审批事项清单,构建起了更加合理、无缝衔接的审批服务流程,更让涉及部门间的审批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让营商环境创造出非常时期的“高新效率”。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疫情特殊形势下,营商环境更是承托经济复苏的有力臂膀。

疫情发生以来,青岛高新区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抓“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尤其是在政策扶持和“点对点”帮扶上,优化营商服务,让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凝心科技创新,抢抓机遇促发展,聚力筑稳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日前,青岛高新区新出台了企业复工人群新冠肺炎病毒核酸筛查检测和“点对点”包车的补贴政策,对区内企业职工核酸检测费用给予50%的补贴。不仅支持企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同时又精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此前,青岛高新区还推出了《共同应对疫情扶持企业平稳发展若干政策》,从资金、市场、研发、生产、税费等11个方面扶植企业。同时,以奖促企,为区内海特生物、汉唐生物、简码基因等首批10家企业颁发“防疫抗疫突出科技贡献奖”,共奖补582万元支持他们的技术创新和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担当。

疫情期间,悟牛智能、汉唐生物、海尔医疗、佳明测控、通产智能、简码科技等高新区科技企业,发挥了企业的科技优势。

其中,机器人企业悟牛智能在疫情发生后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第一时间研发出消毒机器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全年预计实现1亿元,而企业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才300万元,可谓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04

“双招双引”攀“高”创“新”

5月14日,李鸿雁在高新区创业大厦会见了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法国卢浮宫酒店集团TULIP INN CHINA首席执行官邳海旗一行,双方就项目合作相关事宜进行洽谈,并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有望将全国示范性人工智能酒店落户高新区。

实施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后,青岛高新区聚焦主责主业,把“双招双引”作为发展的第一生命线。

为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和创新。

建“国际客厅”、设“招商集团”、“云”上招商、制度“减负”,开设官方账号短视频招商、线上培训招商团队,打造“云招商”体系,作为高新区重要工作的招商引资工作,也是频出“高招”。

借助“外脑”整合招商资源,制定招商地图,通过“云谋划”,为靶向招商打好基础;构建抖音、微博、微信等招商引资新媒体矩阵,通过视频会议等新模式,广泛开展“云推介”;避免面对面接触,“云拜访”“云洽谈”促进项目推进;最终通过“云签约”实现项目落地。

疫情稍微有所缓解,高新区有关领导就第一时间北上北京、南下上海,奔赴招商“前线”。

围绕青岛高新区“3+1”主导产业,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落地一批,为2020年的招商工作赢得了“开门红”的良好局面。

对于落地的企业和项目,青岛高新区除了已有的区位优势,营商优势,还不断提供完善的“3+1”主导产业政策支持。按照企业需求提供产业、人才和科技“三轮驱动”的全方位政策扶持体系,打造专业化和网格化“贴身服务”。

在金融支持方面,青岛高新区打造了“科技信贷+股权融资+金融服务”三位一体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山东省规模最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首家政策性小额贷款公司、青岛市仅有的两家科技支行均已落户青岛高新区,并集合了160多家基金创投机构的近200亿元资金助力高新区的各类企业项目加速发展。

05

创新引擎换挡加速

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企业,形成一个链条。

高新区作为“创新孵化器”聚集区的功能更加完善,逐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为创新、创业提供各种要素支持,并形成这些要素间的连接。

近日,2020年青岛市首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公布。全市共133家中心纳入本次支持建设名单,“工业机器人与物流装备集成技术创新中心”等29家位于青岛高新区的中心榜上有名,数量占全市21.8%,位居全市第一。

高新区仅2020年首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数量已超去年全年4倍,且仍有部分创新中心储备资源有望年内获批。

在做好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专业化建设及在孵项目服务的同时,青岛高新区积极做好各类孵化器升级提档工作。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2家,引进孵化创新创业项目2500余个;已建成高质量产业载体33个,累计认定科创慧谷、盘古空间等区级以上孵化载体3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7家,投入使用孵化器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可为入区企业提供充足、多样的发展空间,建成了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链条。

2019年,青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评国家“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并列入国办激励表彰名单(全国共14家,青岛高新区是山东省唯一获表彰单位)。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孵化载体先后获评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工信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省人社厅“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园”等资质。

在高新区的核心位置,我们会看到密密麻麻的企业LOGO,腾讯、华为、中兴、百度、微软(中国)、甲骨文……形成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孵化平台扎堆的地方。

高新区的创新孵化,加快了在产业链、综合功能配套和辐射带动提升区域经济“三个层次”实现“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

创新创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和永恒主题。把高新区建成一流服务高地,吸引优质产业投资落户,力促青岛高新区成为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和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

转型升级后的高新区已轻装上阵,正蓄势加速奔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