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银行理财“量价齐跌” 8月单月发行量创十年新低

□记者 李菁

银行理财业务在今年以来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受市场流动性和净值化转型等因素影响,面对“量价齐跌”的窘境。数据显示,按销售起始日期计算,今年1-8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发行数量40488只,相较于去年同期的76887只,同比降幅高达47.3%;其中,8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1845只,创近10年单月发行量新低。

产品净值波动将成为新常态

“今年理财市场可以用一片惨淡来形容。尤其是8月份,单月发行量创下近十年来历史新低。”一位股份制银行市场人士预测,“在流动性整体宽松、理财产品持续转型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预计会持续走低趋势。”

导致理财产品收益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市场聚集在几方面:从资产端来看,随着银行净值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新发理财产品将以配置固收类产品为主,较难配置高收益的非标资产;银行存在一定揽储压力,短期内理财收益率下行速度或将放慢,大概率维持现有水平或呈小幅下行。业内专家认为,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大概率会全面净值化,未来理财产品净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将成为新常态。

净值型产品发行量激增

据记者发现,虽然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整体发行速度放缓,且收益率呈现下行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资管新规下,各家银行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上告别“试水”期,纷纷加快了发行速度,符合监管导向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增。数据统计,募集起始时间在今年二季度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共计4907只,而2019年同期,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仅有485只。

资管新规的出台,从根源上规范了银行理财,降低因期限错配、非标投资带来的投资风险,对金融市场是一种规范和保护,对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也将降低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保证利益最大化。“银行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转向净值型产品时,银行只收取管理费或者有固定的分成,投资者享受的是浮动收益率。净值型产品信息更加透明、定价更为公允、投资者利益保障更为到位;虽然不再明确预期收益率,但投资人可以根据产品运作情况享受浮动收益,通过产品净值增长或产品份额增加的方式实现收益累加,在风险自担的前提下做到收益尽享。”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位理财经理这样表示。

银行“角力”理财新兴领域

记者查询了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后发现,目前市场上已经没有新发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取而代之的是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这些产品也是“对浮动收益率有顾虑”的投资者最钟意的类型。

大额存单最近两年时间非常火爆。自从2018年央行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大额存单凭着较高的收益率和良好的流动性成为“保守派”理财最关注的产品。特别是今年,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大额存单又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最近记者走访岛城各家银行网点发现,大额存单销售场面火爆,前来购买的市民较多,部分产品靠“抢”才能买到。

在一家银行网点,当记者表示想购买大额存单时,会被理财经理提醒:“如果您要购买大额存单,建议您发售上午8点多来银行,不然很快就卖完了,有时还不一定能抢上。”上述理财经理还表示,“目前大额存单都不好买,由于额度少,大家都在抢着买。特别是起购金额为20万元和30万元的,只要一开放很快就售罄,甚至有时候3分钟-5分钟就售完。”

“养老理财”也是今年以来银行纷纷发力的新兴市场,普益标准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市场上共发行了149款养老理财产品,而去年全年一共发行了152款同类型产品。这些产品相对普通理财产品,投资风险较低、期限较长、收益较高。今年发行的净值型养老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达到 4.70%,在当前平均收益水平只有3.7%左右的银行理财市场中,显得极为出众。但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是,养老理财也属于理财产品,不同于储蓄存款,因此也具有一定投资风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