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聂艳林)7月22日上午,青岛市“六稳”“六保”重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度市政府专场发布会在国际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平度市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扎实推进“1133”工作体系,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坚决守住“保”的底线,切实筑牢“稳”的基础,全面增强“进”的态势。前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增速列十区市第二;货物进出口77.5亿元、增长17.5%,增速列十区市第一。
项目为王
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平度市将项目建设视作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全力抓招引、抓落地、抓园区,以项目攻坚突破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招双引”增后劲。围绕“工业立市兴市强市”,年初充实8个招商事业部和3个驻外代表处力量,完善全流程闭环式项目推进体系,借助屏对屏等方式,积极洽谈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疫情发生以来,平度市共举行了两次网上集中签约活动,累计云签约项目50个,上半年共签约重点产业项目63个、总投资45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7个、总投资386亿元,“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选择平度就是选择青岛未来”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普遍认同。
项目落地扩投资。对完成签约、进入落地阶段的项目,建立“顶格倾听”“顶格交办”“顶格调度”“顶格推进”机制,由包挂市级领导一揽子协调解决制约问题。打好“负向调度、问题交办、关联考核”组合拳,对不达投资计划进度的单位,定期约谈提醒,传导压力责任。截至目前,446个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开工323个,108个青平两级重点项目开工90个,开工率分别达到72.4%、83%;新开工纳统项目254个、增长55.4%,数量相当于2019年全市纳统项目的总和。前5月,平度市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国、省、市31.8个、25.3个、24.7个百分点。
园区建设筑平台。平度市作为全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仅发展2、3个产业园区,不足以支撑全域范围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平度市将今年确定为“园区建设年”,按照“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的思路,科学确定和高标准打造了“四区八园”产业聚集区。即:“四区”即省级经济开发区、同和高新区、新河化工新城、临空经济区北区;“八园”即蓼兰、崔家集、田庄、明村、店子、旧店、白沙河、仁兆等镇级特色产业集聚区。在每个园区建立市级领导牵头、平台公司负责投融资、市直部门全程服务、招商事业部负责项目招引、镇街负责征地拆迁的工作机制,高位统筹全市资源,真正把园区做实做强,擎起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目前,47条园区道路开工在建37条,年底前将全部建成通车。随着园区基础配套的加快完善,今年以来,已有73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相关园区,总投资超320亿元。
据统计,平度市今年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比全国、全省、青岛增速都高了十多个百分点,实现突破平度攻势高于青岛5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从项目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项目数量多个头大,重点产业落地项目50个、总投资接近181亿元。二是投资结构优质量高。446个投资支撑项目中,产业类项目占比达到62%,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93%。三是项目落地快效率高。今年上半年,平度市完成项目立项573个、总投资接近5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2%和10.6%。
企业为本
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疫情发生后,平度市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千方百计解决企业问题困难,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健发展。
迅速复工复产稳市场。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平度市坚持双线作战、两手抓两手硬,第一时间建立规上工业企业驻厂包干制度,3月下旬,全市640家“四上”企业就已基本复工。积极举办“2020约惠春天消费季”系列活动,力促消费市场尽快触底回暖。前5月,限上批发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分别增长63.3%、4.6%,增速均列10区市第1。同时,积极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在各区市中率先与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签订战略协议,目前已动员3600余家工业企业在平台注册。我们不仅全力帮助辖区企业复工复产,更积极为国出力解难,1月27日,我们连夜组织招募了一百余名志愿者,帮助百胜医疗用品公司迅速复工复产,顺利兑现李克强总理驰援武汉2万副护目镜的承诺,并在防疫物资紧张时期,不讲任何条件,顺利完成国家、省调拨医用隔离面罩、眼罩任务95万只,展现了青岛风采、平度担当。
精准落实政策助发展。为帮助辖区企业对冲疫情影响,前5月,平度市累计减税降费1.4亿元。截至目前,减免社保费2.4亿元,办理出口退税5.5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亿元,偿还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5亿元,拨付财政稳企助企各类补贴9043万元,降低用电、天然气费用4430万元。为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平度市通过降低利率、延长还款期限、政府搭桥等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授信70.3亿元、放贷41.9亿元。4月10日,平度市在省内率先召开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表彰大会,在财政极其紧张困难的情况下,一次性拿出6300万元重奖380家企业,同时推出一揽子精准惠企政策,近期又制定了优秀企业家评选办法,广大企业的发展信心得到全面提振。上半年,我市新增各类企业2750家、增长25.8%,个体工商户8180户、与去年基本持平。
打造一流环境激活力。作为全省首个设立行政审批局的城市,近年来,平度市一直对标先进、积极探索,去年在全国率先实现“1330”改革突破,企业开办时限压减至1天,不动产登记时限压减至3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30天。今年又深入推进流程再造攻坚行动,在原有619个政务服务事项大厅“一门通办”基础上,5月上旬再新进驻204个事项,实现了823个事项的集中办理,系全省县级市最多,便企利民程度大幅提升。围绕企业群众眼里的“一整件事”,发布64个“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事项目录清单,获得企业群众的广泛认可。此外,平度市还建立了涉企检查报备制度,严格规范各类涉企检查行为,规定5万元以上处罚必须报经市政府审批,着力营造“无事不扰、更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一流发展环境。
城乡统筹
加快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
平度市抢抓省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高标定位、统筹发力,扎实推进“城乡品质提升年”行动,加快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乡基础配套、提升城市内涵品位,以大视野大格局打造高品质魅力新都市。
大刀阔斧改,提升城市新形象。平度距青岛、潍坊、烟台三市主城区均在100公里左右,具备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先决条件。围绕这一目标,平度市同步发力新城建设和老城更新,高标准规划打造南部新区、西城片区、高铁站周边区域、现河风貌带等“三区一带”,去年底签约总投资400亿元的潍莱高铁平度北站智慧新城项目有序推进,近期又顺利签约总投资100亿元的平度西部新城项目,平度城市新一轮大发展大突破的框架已全面拉开。同步深入实施“旧城改造攻坚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剩余60个“城中村”改造,其中今年7600余户的33个城中村改造已全面启动、初见成效。同时,以“大城管”格局为方向,组建城管指挥中心,厘清部门镇街职责,强化日常督导考核,城乡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明显改观。
系统联动推,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平度抢抓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大机遇,以“五化”为抓手,加快构建“大农业”板块化工作格局,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积极探索平度方案、平度路径。坚持以产业振兴为统领,正邦集团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等一批重点涉农项目顺利签约落地,古岘椿香园等5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和崔家集西红柿产业园等7个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规模初具;压茬推进6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旅游大环路一期和446公里“四好农村路”竣工通车,今年投资14亿元、涉及1107个村庄的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扎实推进、完成过半。
不遗余力建,塑造对外交通新格局。全力保障潍莱高铁年底竣工通车,届时平度到青岛40分钟、到济南53分钟、到北京2个半小时,将成为青岛地区到省进京时间最短的区市。潍烟高铁今年10月开工后,平度将迎来双高铁站时代。同时,随着海青铁路与胶济铁路和大莱龙铁路的顺利贯通,山东港口集团新河内陆港项目的签约落地,半岛首个A类通用机场的正式开航,一批国省道、高速公路项目的压茬推进,再加上胶东国际机场的年内转场运营,平度内联外通的交通大格局正加速形成,在半岛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日趋凸显。这对平度深度融入胶东五市“经济圈”,加快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以来,平度市积极抢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高铁时代、空港时代历史机遇,依托地处胶东半岛几何中心这一天然的区位优势,提出“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并将今年确定为“城乡品质提升年”以“大开发、大建设、大突破”,推动平度城乡面貌迅速“蝶变”。下一步,平度市将用足用活“突破平度攻势”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以“1133”工作体系(即: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这一总要求,紧盯“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这一总目标,坚持项目为王,狠抓“双招双引”、项目落地、园区建设三个关键环节,突出抓好民生保障改善、城乡品质提升、社会综合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和“全面攻坚年”行动统领各项工作,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助势而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青岛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化大都市履行平度担当、贡献平度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