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降杠杆”重创A股
□本报财经新闻中心主任 资深市场人士 李冬明
牛市伤不起。先是空仓踏空,然后是满仓踏空,最后是满仓套牢。终于追上热门股票了,马上遭遇暴跌200点、A股近五年最大的下跌。上涨时问题来了,下跌时问题更多,不管是热线电话还是微信朋友圈,投资者们爆棚的,是对A股这头疯牛乱发脾气的无奈和气愤。
牛市的确不该如此任性。
牛市的“疯”和投资者的“痛”,都急需治疗,病根都出在心理上。负能量需要宣泄,更需要向合理的方向疏导,“疗通”了,牛市才会更健康。
一“疗”牛市:金牛因何成了疯牛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话不假,但股市更是人性的放大器。金融行为学中有个名词,叫做羊群效应,意思是人总是倾向于与群体做出相同的选择,从而避免个体选择的失误。大盘蓝筹股持续逼空上涨,迫使投资者最终不得不追高买入,以此获得“终于跟上市场趋势”的心理安慰。这正是羊群效应的生动写照。岂不知,头羊越过的未必是一条浅溪,还可能是一道深谷。
从数年最大涨幅到数年最大跌幅,这几天A股金牛变疯牛,杠杆交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应。不仅包括券商融资,各种处于灰色地带的配资、抵押贷款,甚至银行的消费贷款,等等。当这些被寄托以短期暴富重望,但又受到融资成本刚性约束的资金入场时,已经为市场的剧烈波动埋下伏笔。
牛市,并不是一条由黄金铺满的平坦大道。波动才是资本市场的常态。对财富增长的渴求,如果极度膨胀,就会变成失控的贪婪,进而变成对亏损的极度恐惧。
二“疗”牛市:谁是牛市最大的敌人
亏损,是每一个投资者都不希望看到的,但这就是投资理财的常态。面对亏损,投资者需要的不能仅是“牛市还有机会”的自我安慰,更需要从这场疯牛病中吸取经验、教训。
很多有过上一轮由牛转熊经历的投资者,对此都会深有感触。上涨时信心满满,一旦出现亏损就放任账户的亏损,这种情绪相比市场本身的涨跌,是投资者更大的敌人。
还有很多投资者,会选择将账户放到一边,避免账面亏损刺激到神经。遗忘是人性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以此避免负面情绪的伤害。但投资的无情之处,就在于遗忘并不能阻止财富亏损的进一步扩大。面对这场五年最大下跌,投资者需要的是积极面对。正如人生的成长,路边有的不仅是美丽的风景,还有荆棘。机会,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投资也是这样。与其抱怨A股的难以预测,不如先学会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以合理的资金比重进行投资,不能以赌的心态,押上家庭的幸福。
三“疗”牛市:不任性的牛市才是好牛市
很多人,都是因为听到身边人的暴富神话而入市,但疯牛市只会吹出泡沫,并不会带来整体意义上的财富增长。不任性的、有序合理上涨的牛市,才是对投资者有意义的牛市。
国内外金融史一再告诉我们,股市走势的重大拐点,总是和政策的调整不谋而合,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把控市场的节奏。
昨日A股创近五年最大下跌的同时,已经疯了一年的债市也出现了重大调整。一则名为《关于加强企业债券回购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的政策,昭示了管理层控制资产泡沫的意图。因为这项政策被停止质押融资的1074只企业债中,有127只产业债,947只城投债。在停牌的城投债中,有378只为2014年发行的新债,占被停牌的城投债的40%。2014年新发行的跨市场城投债共有500只,暂停质押功能的占今年新发行的75%。被停牌的产业债主要来自房地产、化工等周期类、产能过剩行业,不难看出其中的产业政策导向。
脱离实体经济基本面,偏离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放大了金融体系风险——任性的股票牛市,同样不符合稳定健康发展的市场政策基点。当一再宽松的流动性没有流向嗷嗷待哺的实体经济,而是在虚拟资本市场吹出泡沫时,虚拟资本实际上是伤害了实体经济,这又会反过来伤害资本市场自身。这不符合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本意,也不符合每一位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牛市和牛市中的投资者们,都不能再任性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