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理财收益下行 资本市场回暖 居民“存款搬家”进行时

随着8月金融数据的公布,居民存款结构的显著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8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已是连续两个月低于季节性增幅,为2025年首次,而非银存款同比多增5500亿元,创同期新高。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之间的增减变化,正是“存款搬家”最直观的体现。

种种迹象表明,在利率下行与资本市场回暖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资金正从低风险、低收益的存款转向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部分资金也流入股市。

“存款搬家”持续流入银行理财

今年以来,伴随大行存款利率下调叠加中小银行多轮跟进“补降”,“比价效应”下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存款流入方向,含权益理财产品颇受欢迎。

“我的五年定期存款和三年定期存款,今年上半年陆续到期,现在再也没有4.55%和3.5%的利率了。”市民侯阿姨在交通银行网点跟记者说。侯阿姨表示,考虑拿出一部分资金配置理财产品,正在向理财经理咨询收益和资金安全方面的问题。

数据显示,工农中建等国有行旗下4家理财公司,8月份规模增幅合计达1442亿元,约占市场排名前14家理财公司合计增幅的一半,其中工银理财单月增长约650亿元,处于行业增幅首位;其次是民生理财,单月增幅亦超过600亿元。截至8月末,6家2万亿元规模以上的理财公司按规模顺序排名,分别为招银理财(2.53万亿元)、兴银理财(2.38万亿元)、信银理财(2.25万亿元)、农银理财(2.1万亿元)、工银理财(2.1万亿元)和中银理财(2.05万亿元)。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公司成为“存款搬家”的主要承接方。

在收益率方面,全国地区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整体延续下行走势。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全国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1.32%,较7月31日环比下降4BP,较基期下降149BP。8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固收类产品过去三个月投资收益为0.5%,较上月下降5BP;过去六个月投资收益为1.12%,较上月上升6BP。

低利率环境下权益资产配置需求提升

近期,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关口,“牛市”气息愈发浓厚。一边是不断创新高的股市,另一边是年化收益率不到2%的理财产品。中国结算数据显示,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环比增长19.27%。券商客户保证金规模显著增长,两市融资余额重回2万亿元上方。

“最近我准备提一点钱,去股市试试。”市民袁女士告诉记者,多年前因炒股赔过钱,之后就倾向于定期存款或低风险理财,最近想转出一部分存款进入股市,大部分资金还是要留在银行。服务于袁女士的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近期确实有不少客户将储蓄资金通过银证转账、基金申购等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入市”,但是在她看来,这些客户获利之后,资金还是会回到银行寻找稳健型理财。此外,今年权益理财销售业绩可观,与往日权益理财“推不动”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蛮多客户在咨询,毕竟收益率很可观。”该理财经理表示。

从具体渠道来看,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已超过30万亿元。公募基金方面,2024年至今,货币基金和被动基金得到长足发展,2024年全年和2025年1月至8月,公募总体规模分别增加5.2万亿元和1.6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债券类基金规模均有较快增长。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栩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