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锯链失效分析及其优化方法研究’,国产锯链目前普遍存在‘能用不耐用’的问题……”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结题答辩会在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和工业)总部会议室展开,答辩人钟晓康是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
答辩委员会专家经过严谨质询和评议,一致认为钟晓康的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钟晓康的博士后出站报告。
在顺利出站后,钟晓康选择继续留在征和工业开展科研工作。
县城企业飞来“金凤凰”,源于青岛市政企合力探索出的“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人才引进培养新范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优厚待遇吸引人才
2020年12月,钟晓康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3年7月正式进入征和工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公司在平度,属于青岛比较偏远的地方,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但是公司历来重视人才,前期通过猎头、校园招聘等多渠道寻访,我们发现钟博士的学习经历、专业背景以及工作经验与公司的博士后招聘需求高度契合。洽谈过程中,我们在薪资待遇、家属安置、导师团队以及研发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了很高诚意,最终成功引进了钟博士。”征和工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刘丁表示,特别是青岛市的博士后资助政策也给企业提供了助力,为企业外出招引人才加足了砝码。
为了吸引集聚更多博士后青年人才,青岛市发布了《青岛市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对在站博士后每月给予7000-13000元生活资助,自政策出台以来,已经累计吸引超过3000名博士后来青,实现了博士后人才“引得来”。
聚智创新用好人才
长期以来,国产锯链在原材料成本和产品质量方面均面临技术瓶颈,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针对国产锯链的强韧化需求,钟晓康通过研究,创新提出了“失效机理解析→设计制造调控→场景适配应用”的工程化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国产锯链在极端工况下的早期失效问题,有效提升了锯链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既助力了国产锯链产品的外销出口,同时也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旨在为高技术人才与企业搭起桥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通过设立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完成一项创新研究项目。
项目研究是发挥博士后人才效能的关键,通过开展博士后项目研究,不仅能够攻克技术痛点,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为了更好地助力博士后开展项目研究工作,青岛市专门对博士后承担的创新项目按照5-10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促进博士后人才“用得好”。
优化体系培养人才
“我们聘请了吉林大学链传动研究所教授孟繁忠为行业导师,聘请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广春为流动站合作导师,同时还配备了公司导师团队,构建起流动站+工作站+行业专家的多元培养体系。”征和工业技术中心副主任谢爱军介绍说,公司还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用于购买设备、软件和实验材料等,并与多所高校、研究所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平台。
“首位非在职身份博士后的成功出站,是公司研发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证明了公司不仅能够吸引高端人才,更具备了培养顶尖科技人才的能力!”征和工业副总裁陈立鹏表示。
据悉,为了帮助企业留得住人才,引导更多优秀博士后人才向生产力一线集聚,青岛市特别将出站后进入企业工作的博士后聚青资助标准由25万元提高到40万元,目前已有近70位出站博士后受益。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