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创新药,涨得不要不要的。
6月3日,狼叔在创新药板块启动的第一时间,火线发布《医药板块异军突起! “吃药”行情能否延续?》,亮明观点——“医药板块相对其他成长类行业,估值还不算昂贵。”“质量又好价格还不贵,这波医药行情值得期待。”
跟着狼叔上车的老铁们,已经躺赢近两个月。创新药板块反转,已经成为市场共识。当板块出现系统性上涨,买指数最省心也有效率。问题来了——市面上这么多创新药指数,哪个更能打?
直接上结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下同),截至2025年7月2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为64.43%,大幅跑赢同期的CS中证创新药(13.98%)、SHS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25.68%)、恒生沪深港创新药50(26.43%)。
同样是创新药指数,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什么能够显著跑赢同类型指数?
赢就赢在纯度更高
创新药主要是化学药和生物药,而有些创新药指数的成分股公司本身可能并非专注于创新药研发,比如有的公司传统业务是中药,只是近年来涉足创新药研发,这部分的营收占比不高,因此创新药“血统”并不纯正。
如果按照生物制品和化学制剂两个细分行业的权重计算,纯正创新药含量最高的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权重达到了85.9%,在目前市场上的七个创新药指数中最高。
少而精的大盘风格指数
这个指数还有一个特点——少而精,指数成分股只有38只,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达到67.35%,前三大成分股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权重分别达到9.93%、9.87%、9.11%。成分股平均市值约504亿元,总市值大于1000亿元的指数成分股占35.80%。
这种高集中度、大市值风格的指数,最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的单边趋势性上涨环境。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港股创新药还能不能得到增量资金的持续买入。
从公募资金流向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的港股持仓比例达到23.59%,连续第5个季度走高。7月25日,南下资金全天净买入港股201.84亿港元,创今年4月22日以来单日净买入新高。
港股整体吸金效应明显,有理由相信,作为近两个月港股上涨领头羊,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得到增量资金的持续买入,因为“质量又好价格还不贵”的基本逻辑还在。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4年我国药企共完成94笔license-out(国内企业将研发成果授权给国际企业,允许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交易),总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已有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上半年的总额。预计未来还会不断有中国创新药企业签订海外大单的利好传来。这些利好是真金白银,不是概念炒作。
由于中国创新药企业重磅新药密集上市,向海外药企出售专利的案例不断增多,机构盈利预测不断上调,目前市场一致预期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2025、2026、2027年成分股每股收益中位数分别为0.50、0.63、1.15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8%、26%、83%。经过近两个月持续上涨后,目前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市净率约为3.2倍,仍处于历史平均水平,没有明显高估。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冬明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