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后,招商基金换帅。
招商基金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总经理徐勇因个人原因离任,钟文岳自2025年5月20日起接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新任总经理钟文岳,其实是一位招商基金的老人。自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钟文岳在招商基金工作了8年,先后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2023年7月,钟文岳调任至招银理财任党委副书记、总裁。这次回归后,钟文岳同时担任了招商基金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三项职务。
前任总经理徐勇2022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7月起担任总经理职务。此前,徐勇有着丰富的保险行业从业经历,曾先后担任太平洋寿险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总经理;太保安联健康保险筹备组副组长、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长江养老保险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不同的从业经历,让前后两任总经理在发展方向上存在很大不同。徐勇任期内着力推动低风险固收类基金和货币基金的发展,钟文岳则在近期提出坚持以权益投资业务为本,持续发力做强养老金融业务,积极推动被动指数和公募REITs等重点业务发展。
两任总经理方向选择的大分歧背后,是招商基金净利润连续下滑。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徐勇任期内,招商基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57亿元、52.94亿元、53.0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8.13亿元、17.53亿元和16.5亿元。
产品结构失衡:低风险基金成“独脚兽”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权益类基金收费标准最高,是扩大营收和提升利润的重要来源。但对于招商基金来说,其基金产品结构过于倚重固收类和货币基金等低风险基金,“独脚兽”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近年来的发展。
综合Wind、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招商基金在管规模为932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相较于2022年二季度末的7825亿元增长了大约1500亿元。剔除货币基金后,2022年二季度末,招商基金在管规模为5887亿元,行业排名第5位,此后最高曾接近6000亿元,到今年一季度末,招商基金在管规模为5602亿元,排名滑落至行业第9位。
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目前招商基金股票型基金规模约为230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约为540亿元,两者合计约为770亿元,相对于9323亿元总规模,占比不到10%。
同时,招商基金货币基金规模约为3700亿元,相当于股票型加混合型规模的五倍。
面对这种严重不均衡的产品结构,招商基金新任总经理强调权益类基金为本,也就不难理解了。
人才流失严重:投研核心跳槽
近期,钟文岳在介绍招商基金未来发展思路时表示,将夯实投研底蕴,加强投研核心能力,持续打造“长期、稳定、较好”投资业绩。
但在两任总经理新老交替时刻,招商基金投研体系不断“地震”。根据Wind数据,近一年来,招商基金已有8位基金经理离任,离职数量在20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而行业平均数据仅为2.16。
离任的基金经理中,不乏“一哥”级的核心人物。
作为招商基金固收首席投资官,马龙自2014年3月27日起担任基金经理,最多时管理了8只基金,管理规模在2024年上半年时一度超过800亿元,约占同期招商基金固收基金规模的两成。马龙在2024年下半年陆续卸任这8只基金,曾管理的招商产业债A基金任职回报率达68.32%,年化回报率为5.36%,卸任时规模约为200亿元。该基金曾4次获得晨星年度基金奖提名,并于2019年、2023年两次获得晨星年度“普通债券型基金奖”。
目前,马龙已经跳槽到天弘基金。
曾任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专业总监的贾成东,目前已经跳槽申万菱信基金公司任职副总经理。贾成东曾管理招商优质成长、招商行业精选两只基金,任职期间回报分别达到192.09%、140.27%,年化回报率分别为15.45%、13.41%,跻身同类基金前十名,是招商基金权益类明星产品。
此外,今年4月,苏燕青卸任包括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在内的全部9只基金。王岩卸任在管全部11只基金。
投研断档:新任高管业绩不佳
或许是为了弥补人才流失的冲击,在新任总经理上任十天后,招商基金同一天任命了三位高管。自2025年5月30日起,王景、朱红裕、陈方元成为公司首席(副总经理级)。
陈方元管理机构业务,没有公开信息。朱红裕目前管理规模不到60亿元,王景目前管理规模不到50亿元,两人需要面对升职后管理基金数量和规模大增的挑战。
从业绩表现看,王景有较长的基金管理经验,但2021年后管理的产品业绩表现不佳,5只基金中有4只亏损,亏损幅度均超过20%,亏损最大的招商金安跌幅近40%(截至2025年7月4日)。
由过于倚重固收到以权益产品为本,招商基金战略方向大转弯,新老交替非一日之功,投研体系的重塑还需时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冬明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