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青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防灾减灾日主题,全面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围绕“防风险、除隐患、保畅通”三大核心任务,全面筑牢青岛公路防灾减灾安全防线。
构建3套体系,高效开展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今年以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按照“指导文件—实施方案—清单台账—整改核查”四级维度工作措施,狠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构建“防灾减灾”“防汛防台风”“公路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3套体系,建立8套清单台账,成立普通国省道灾害隐患排查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编制指导手册,组织开展方案宣贯培训工作,统一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技术要点,全面高效开展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排查人员1500余人次,排查出一般风险隐患58处,均已落实整改责任人,其中已完成整改43处,正在整改15处。
开展应急演练,组建23支防汛应急队伍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度重视防汛防台风工作,统筹全市公路部门物资储备、设备检修、应急队伍组建和应急力量预置等工作,共组建防汛应急队伍23支553人,配备79辆指挥巡查车辆、18台装卸车、25台铲车、23台挖掘机、4台吊车、45台抽水机等防汛机械设备,储备1.3万余立方米沙石、2.5万余条编织袋、1.5万余米绳子、1032套雨衣等防汛物资,随时准备应对防汛突发事件。全面梳理完善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落实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和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为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提供依据和工作指南。积极推进普通国省道汛期公路安全风险管控专项应急演练,对暴雨导致道路积水、边坡坍塌、桥梁损毁等进行现场模拟演练,着力提升公路养护应急队伍应对汛期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用“四新技术”,建设应急监测一体化预警体系
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科创工作落实落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科技创新引导公路安全管理方式转变,积极推动“四新技术”在灾害监测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公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水平和减灾抗灾能力。
积极推进青岛市普通国省道桥梁群轻量化监测设施建设,实现对风险场景即时感知、应急响应并对桥梁群运营状态进行评估,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运行和养护数字化水平。积极推进青岛市即墨区S503省道边坡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构建应急监测一体化预报警体系。该设施采用多参数联动模型进行长期监测预警,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公路边坡的整体健康状况。使用联动相互校核检验机制,能够实现分钟级的现地响应与报警警示,大大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创新采用“无人机+公路应急处置”工作模式,着力提升除雪防滑工作效率。在今年除雪防滑工作中,省道219小豁口路段山区公路首次应用大疆T60大型无人机,将融雪剂均匀地撒布在道路积雪区域,其最大作业速度13.8米/秒、最大播幅8米、能承载60千克固体融雪剂或50升液体融雪剂,相比传统机械+人工除雪方式,该路段除雪工作节约2个小时以上。
下一步,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开展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大养护巡查力度及频次,加强动态防范,强化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管养公路安全畅通。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