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国资监管企业筑牢国民经济“压舱石”

青岛是国资大市、国资强市,国有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国有企业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中比重大、贡献大,地位关键,是城市新征程上的主力军,是实现新的城市梦想的筑梦者。作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试点城市之一,青岛市属国企综合实力理应在山东持续领跑、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前排。

国企,必须要做大、做强、做优、做远。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青岛,使命在肩。

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为国企改革贡献“青岛方案”

国有企业是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十年来,青岛市国资委监管的企业资产规模增长4.5倍,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2倍,全市市直企业资产规模过千亿企业达到7家,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不断创历史新高,主要指标在全省处于龙头位置,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保持前列。

双星轮胎工业4.0基地

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完成双星、海信等市属企业集团层面混改,青岛首只国家级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正式落地。近年来,青岛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三年行动连续两次获得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A级评价,获批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改革做法入选全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典型案例,为全国全省国企改革贡献“青岛方案”。

在核心技术的芯片领域,海信已经推出5代画质芯片

2021年,青岛市属企业资产规模过千亿企业达到7家,过百亿企业达到12家。今年前5个月,市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68万亿元,同比增长7.6%;营业总收入实现2541.1亿元,同比增长13.2%;利润总额实现13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与数据交织辉映的,还有一批“点睛”的企业和项目——

百年青啤,成为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 “灯塔工厂”;国信集团牵头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澳柯玛正快马加鞭、高速高质推进青岛市智能家电强链产业园建设;海发集团在国有资本证券化的道路上战绩赫赫,这个金牌“操盘手”自主或参与管理基金9只、规模226亿元,投资项目100余个,剑指“资产营收双两千亿”的“十四五”目标⋯⋯

青啤产业园

今年以来,为更好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助力“六个城市”建设,市国资委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建设两类重点项目,谋划实施了“双千亿”工程,市直企业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逐条落实省《十条意见》

3年打造3家世界一流企业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国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瞄准这一更高目标。无论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着眼自身长远发展,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022年6月2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6月30日,全省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切实抓好省《十条意见》的落实。省《十条意见》是推动全省国有企业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文件,是对全省国资国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为青岛解决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方向。

青岛市国资国企体量较大,整体指标排在全国城市前列,但在加快产业升级、提升管理效率、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还需加大工作力度。必须全面对标一流企业,拉高标杆、弥补短板、缩小差距,不断提升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全力以赴做强做优做大。

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部署,为落实省《十条意见》、全省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青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国资委结合青岛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牵头起草了《关于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的落实方案》,共提出10个方面37项工作举措,简称“1037”实施方案。

青岛将加快建设一流企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牵引性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实施对标一流质效提升工程,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定行动方案,推动企业整体或主业板块全面对标一流企业,促进效率、效能、效益全面提升,到2025年打造3家左右世界一流企业、10家左右行业一流企业、5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

全面提升“五个力”

青岛市的国有企业分量重,在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比重大、贡献大,地位关键,必须有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扛牢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在落实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建设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中,当排头、作表率,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在具体推进中,“1037”实施方案提到,青岛以提升“五个力”为抓手,进行了部署。

在健全指标体系、提升竞争力方面,青岛将建立以“两利四率”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全面提升发展质效;到2025年市直企业资产总额等规模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市经济增长水平,质量效益指标力争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在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力方面,青岛将加快重点平台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加快高端人才引育,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加快科研体制改革,研究推进市直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研发投入,到2025年制造业市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4%,重点企业力争达到5%以上。

在优化国资布局、提升控制力方面,青岛将推动市直企业聚焦全市24条产业链,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实施专业化整合,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和产业发展实力;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延伸整合,到2025年引进、打造7家左右“链主”企业。

在匹配城市发展、提升影响力方面,青岛将通过实施匹配城市战略“双千亿”工程,带头落实绿色低碳发展、东西部协作扶贫,积极推进上市发展等工作,不断提升增长影响力、服务城市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资本影响力、引资影响力。

在统筹发展安全,提升抗风险能力方面,青岛将强化底线思维,严防各类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重点抓好财务风险、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网络安全、合规经营等方面工作;国资监管机构扛牢国资监管主责主业,建立综合监督体系,开展专项治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守住守牢守好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实施人才+党建双支持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城市而言,经济发展需要新增长点、新动能,需要持续创造产业与企业价值,需要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时具备更强的资源整合力和控制力,所以培育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创新发展的必需。

对国企而言,成为一流则是“宿命”里的必然。业务规模巨大、创新资源丰富、地域分布广泛,这是做一流的先决条件,而作为跨国公司中的主体,已经“走出去”的国企必须成为一流才能具备存活发展的竞争力。

一流的装备、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文化,这是数年来青岛国企改革自我加压的明确标的。

以创新驱动打造“一流企业”,是国企发展给出的“青岛思路”。这不仅是规模体量的进阶,更是核心管理能力等全方位的对标比拼,要理清其中的关键支撑。

目前,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119个,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62项,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收入101.3亿元,获得各类科技创新奖44项。

企业家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按照“1037”实施方案,青岛将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创业环境。通过组织评选青岛市优秀企业家,提升企业家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健全企业家培育体系,加快市直企业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打造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企业家队伍。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

夯实党建基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青岛国资国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全面从严治党等措施,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强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把这一独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攻坚突破,开创国资国企工作新局面。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