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特别策划丨冰雪经济

前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收尾,不但赛事火热,也带火了冰雪经济。

“三亿人上冰雪”的承诺已经实现,也成为我国冰雪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乘北京冬奥会东风,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加快了我国冰雪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将“冷资源”变为“热产业”。

冰雪经济的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习惯的深刻变革,透射了城市经济活力,记录了时代发展的经济信号。冰雪运动的发展轨迹和模式,也传递着城市发展的讯息。

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在冰雪经济的“后冬奥时代”,厚植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做好冰雪文章,把握发展机遇,转型冰雪产业,必将释放更大潜力、收获更多效益。

冰雪运动犹有拓展空间

新疆阿勒泰地区被国际公认为“人类滑雪起源地”,在洞穴岩画上还留有旧石器时代原始祖先滑雪狩猎的场面,悠扬的“古老滑雪”长调至今仍在吟唱着千年历史。

如果说先祖的冰雪活动是为了生存,那么最晚在隋唐时期已经走向嬉戏。“竹马”“冰床”等冰雪游戏已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到清朝乾隆年间,冰嬉被定为“国俗”,成为国家典礼的一部分,“冰嬉庆典”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千人竞相速滑,景象十分壮观。

现代冰雪运动在近代由西方传入中国,逐渐在民众中传播开来。冬奥会、亚冬会等国际性赛事的参与和承办,推动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

2015年7月31日,北京赢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带动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纲要提出,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助力建设“健康中国”,成为推动冰雪运动快速发展的强力推手。

据今年1月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为3.46亿人,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总体目标。

应该注意的是,相比一些冰雪运动的发到国家,我国的冰雪运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并非强势运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参与程度、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冷冰雪打造热经济

冰雪是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同时也是发展资源。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冰雪运动作为一种新起的消费方式,逐渐成为我国冬季旅游的核心引擎。

贝壳财经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唯一快速增长的滑雪市场,在过去的10年中,滑雪人数增长231%。《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数据显示,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 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预计,到“十四五”规划末期的2025年,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超过1.1万亿元。

冰雪动起来,产业活起来。飞猪数据显示,冰雪旅游商品“双十一”期间预订量同比增长206%。去年“双十一”,滑雪服成交额同比增长270%,滑雪单板订单量同比增长590%,滑雪镜订单量同比增长300%,滑雪品类自营订单量同比增长23倍,冰上运动装备成交额同比提升了15倍。

北京冬奥会大幅提高了冰雪运动的普及,滑冰滑雪的人数、相关培训需求都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协会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越来越多不甘寂寞的人,在数九寒冬走进“美丽冻人”的冰天雪地,体验冰雪运动的激情与快乐。最近,“雪场的尽头是骨科”冲上热搜,一定程度反映了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和好奇,很多是初次体验冰雪运动的“菜鸟”。

与运动员一起登上冬奥会领奖台的,还有国产的冰雪运动装备。随着冰雪运动参与人数的逐步攀升,冰雪装备市场乘势而起,国产冰雪装备在这几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国产化率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北京冬奥会成为了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后冬奥时代”的命题

作为大自然的馈赠,冰雪运动在北方具有天然的优势。来自广东的短跑名将苏炳添就说过,他在2008年才第一次看到雪。

不过,对发展冰雪经济来说,南北方有各自的发展优势,南方人对于冰雪旅游的热情更加高涨,是冰雪旅游的主要客源。据飞猪数据,南方人的冰雪旅游商品订单占比超7成,冰雪旅游前十大客源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9个。

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了冰雪运动“北冰南展”战略,在南方一些省市组建队伍、兴建场馆,希望调动南方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

但就在十多年前,状况还是“北冰难移”。在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有国外媒体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冬季项目传统的国家。”冬奥会的冠军主力基本是东三省的运动员,南方没有参与感,与夏季奥运会有巨大差距。。

真正让“北冰南移”的还是北京冬奥会点燃的冰雪热。短短几年,中国滑雪度假市场遍地开花,冰雪场地大量建设。各地蓬勃发展、南北方各具特色。

终年无雪的广东,在2021年双十一预售期间,购买滑雪运动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87%,说明冰雪运动在广东已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州和深圳是全国位居前列的冰雪旅游客源地和消费地。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的冰雪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一些产品被外国的国家队选中,成为本届冬奥会专用装备。

黑龙江作为冰雪运动的优势地区,打造了以“冬奥”为主题超长冰雪季。黑龙江旅游部门的数据显示,上一个冰雪季,黑龙江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继续“双增长”,其中省外游客以34%人次占比,贡献超过60%的旅游收入。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数据,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934.14万人次,同比增长1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85亿元,同比增长12.4%。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争取在未来一个时期,打造万亿级大产业,把吉林建设成为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山东的冰雪运动正在奋起发力,山东是体育大省、体育强省,但不是传统冰雪运动的大省。借助北京冬奥会东风,凭借自身的制造业实力,山东冰雪产业也大有可为,冰雪运动的短板也可以补齐。有媒体报道,山东威海一家体育用品制造公司在1月份生产的各类冰雪运动装备器材超10万台(套),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订单数量已经完成今年订单量的90%。

冰雪经济是白色经济,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和幸福产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说:“以冰雪为轴心的各类关联产业和新业态,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促进冰雪市场的繁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冰雪运动成为城市升级发展的催化剂,更多小众的城市和地区如漠河、阿勒泰等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除了新疆和东三省外,其他地区的冰雪项目、冰雪产业起步都相对较晚,也就是说,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哪怕是优势地区,也面临市场管理、产业升级的问题。后起之地也具有消费能力,有产业基础的优势。

未来如何打造冰雪经济体系,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后冬奥时代”各地都需要认真回答的答卷。1972年,面对新加坡旅游局呈递的新加坡旅游资源先天不足的报告,李光耀说,新加坡“有阳光就够了”。我们面对冰雪,应该有更多启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初志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