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独家策划】青岛“芯”故事

迈入10月,受疫情影响略显沉寂的市场,因两场发布会而活跃躁动起来。10月14日凌晨,延迟了近一个月的苹果发布会上,iPhone12正式亮相;华为新品发布紧随其后,10月22日,华为Mate40“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果粉”“花粉”的欢欣雀跃下,一场高端手机的旗舰之战悄然打响。

新品发布的背后,是中美科技的博弈,也是国产手机能否突破桎梏,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话语权的背水一战。华为Mate40是首款集成5G SOC麒麟9000系列的手机,在8月举行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公开表示:“由于美国的第二轮制裁,麒麟9000可能是最后一代华为麒麟高端芯片。”在小小的芯片掀起的科技角逐巨浪下,国产自主研发芯片麒麟9000“横空出世”的意义,显然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

“百舸争流千帆竞”,每一次科技的更迭,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勇立科技浪潮之巅,是摆在城市和企业面前的新课题。大势之下,青岛也在抢抓机遇重塑“芯”格局,书写青岛“芯”故事。

以“新”换“芯”

芯片被喻为信息时代的“发动机”,也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中国芯”的上半场开局并不理想,据相关统计,早在2017年,国内半导体消费额高达1315亿美元,占全世界的32%,排名第一,但国产芯片自给率仅有14%。

从2018年,美国对中兴开出“禁售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到之后对华为断供“芯片”,从芯片源头上禁止荷兰光刻机出口中国,禁止台积电为华为代工芯片……接二连三的芯片“大事件”,让高端芯片“卡脖子”的难题凸显,自主研发高端芯片求解“缺芯之痛”,提高中国芯片的国产替代速度已刻不容缓。

从某种程度来讲,“缺芯”困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的现状:够大而不够强,长期处于全球制造链的中低端。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排名居首,金额为3040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额,国产芯片自给率仅有30%。

芯片之争,是国家的未来之争,意味着唯有掌握高端技术的话语权,方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早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提出,到2020年,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如今,2020年已至,政策再加码,8月下旬,《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出炉,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知识产权、市场应用等八个方面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其中包括给予集成电路企业最长达10年的免税优惠,这些重磅扶持无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芯”剂。

值的一提的是,《政策》中有一项“铁令”:“国产芯片到2025年,自给率提升到70%。”这意味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芯片产业有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国内芯片行业市场化也将加速进程。

顶层设计不断加码,多项政策叠加并举,中国“芯”能否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即便在疫情的影响下,集成电路产量逆势增长,前五月累计增长13.3%。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众多致力于芯片研发、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我国有23万余家经营范围含“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电路相关企业,今年新增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超过4.8万家,其中,第三季度新增近1.9万家。

在国际“芯片大战”越演越烈的局势下,还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久前,中芯国际官宣完成了“Fin⁃FET N+1”先进工艺的芯片流片和测试,所有IP均为自主国产。该代工工艺非常接近7nm制程,这意味着,中芯国际能够实现7nm芯片的生产,这不仅会为麒麟芯片带来新的机会,也或将成为国产半导体的转机。

未来,5G、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将成为芯片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预计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一万亿美元。专家指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拥有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对芯片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以“新”换“芯”的国产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如何搭建芯片产业生态,让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成为各大城市竞争的焦点与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冲破桎梏

浪成于微澜之间,从顶层设计政策,到具体推动环节,芯片行业获得了重大支持,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按照《政策》的目标,如果芯片的自给率达到70%,无疑将出现一个规模超万亿的微电子产业“超级蛋糕”。

但光明前景之下,仍有众多困境需要克服。目前,我国的芯片产品范围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门类,且部分产品已拥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芯片产品还处在逐步向高端芯片研发演进的过程中,与国外技术尚存在较大差距。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产业附加值最高的芯片设计环节来看,中国和美国之间保守估计也有着20年的差距。“资金、人才、技术是推动芯片产业的‘三驾马车’,现在虽然有国家从各个方面的强力支持,但人才和技术不能一蹴而就。”

芯片高端人才的缺失是一项国际性的难题,人才不兴,则企业不兴、产业不兴,但目前从高校到企业,依旧存在各种弊端,譬如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这些核心技术的关键岗位因缺乏吸引力而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产业政策的强势推进下如何真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春风雨露,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外,芯片行业所需的大量资本投入,也让众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导致产业断层。青岛芯笙微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陶继方教授认为,芯片生产企业首先要逾越两道“坎”。从研发来说,芯片行业前期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工艺流程非常复杂,仅一个项目的前期投资可能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企业单打独斗难以为继,这也是为什么在芯片产业中,小而美的企业相对较少。

作为深耕芯片行业十余载的专家,陶继方坦言,即便迈过了研发“坎”,也并不意味着芯片能够实现较大的销售额。“芯片虽然科技含量高,但是量产后利润很低,所以很少有企业单独卖芯片,而都是制作成半成品或成品销售。目前市场层面普遍还对国产芯片有所‘偏见’,认为国产芯片肯定不如国外的技术,这使得国产芯片的市场地位略显尴尬。”

从整体来看,芯片行业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研制、制造环节仅占据其中一部分,而重头主要是使其产业化和市场化。国产芯片的制造与产业化应用出现错配,让国产芯片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工艺制程上的落后,同时出现在全产业生态上的落后。

由此看来,摆脱“缺芯”之苦,仍有人才、产业、资本、市场等诸多环节要打通筋骨,去面面俱到布局,逐点逐面突破。

青岛机遇

当前,国内芯片产业已经进入到发展的重大转型期,青岛也在不断为产业发展营造最佳的生态环境,从政策布局和产业培育多方发力,以此占得先机,带动芯片产业崛起,为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注入“芯”动能。

从顶层设计来看,青岛正在强化顶层设计和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微电子产业体系建设与产业优化布局的生态体系,围绕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产业环境等要素引导产业聚势发展。2019年,青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振芯铸魂”作为“制造强市”的重要引擎,奋力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政策的带动下成效凸显,青岛微电子企业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19年,青岛以东园西谷北城、芯谷芯园链湾为载体,集聚软件与系统集成、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企业1833家,全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2358.7亿元,同比增长15.6%。

除此之外,青岛也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引凤筑巢,吸引芯片行业龙头企业落户。

位于滨海公路以东、天水路以北的歌尔青岛研发中心正在项目收尾阶段,将在今年正式启用。在微电子领域,歌尔具备“芯片+器件+模组+系统+封装”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2011年,歌尔启动了高性能传感器及其集成式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经过多年深耕,突破了芯片设计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声学传声器产品成功替代了楼氏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位。作为歌尔的创新研发基地,歌尔青岛研发中心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筑包括声学、光学、传感器、无线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软件算法、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技术融合的总部级研发中心。

而在今年4月,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正式落户青岛;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紧随其后相继落户,助力青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总投资10.1亿元的8个项目入驻青岛芯片小镇,致力于建设全球知名的集芯片研创方案于一体、企业孵化加速为一体、产业制造交易为一体的地标式产业小镇,这些都将极大地增强青岛的芯片话语权。

在青岛构建微电子产业高地的过程中,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的相继落地,将会借助自身规模与平台优势打造产业生态系统,推动城市影响力与产业加速发展。

除此以外,青岛充分利用内在应用市场,以应用引领、应用驱动为切入点和发展方向,为芯片产业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城市,青岛拥有海尔、海信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在市场端、应用端坐拥巨大红利,这意味着青岛的芯片产业有着强大的发展基础和市场空间。

富视安集团是一家以智慧视频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企业,能够向用户提供从芯片到云端的一站式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在疫情期间,富视安为青岛的众多公共场所提供了视频测温仪。

作为一家全国布局、全球销售的企业,今年9月,富视安选择了落地青岛,富视安集团董事长张奕告诉记者。“我们选择青岛,是选择了这里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潜力。”

“当前正依托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打造一个微电子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青岛市政府发展芯片产业的决心。我们将借助于青岛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放的环境,按照市场化的模式,将产业链上的要素向青岛聚集。”张奕说。

张奕表示,青岛作为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开放型城市,对富视安这种面向全球市场的企业是非常好的选择,站在青岛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上,富视安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同时,青岛还具备培育上市公司的沃土,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到创投风投等要素的整体配套,有利于企业的资本布局,未来富视安将尽快成为青岛市上市公司中的一员。

许多像富视安这样的芯片行业“隐形冠军”纷至沓来,青岛正不断出台行业扶植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强整体产业链与产业生态聚合,培育出更多的芯片行业翘楚,吸引更多的芯片龙头企业在青岛落地生根,打造生生不息的“热带雨林”,让更多的“城市合伙人”在青岛这片创业的热土书写“芯”故事。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姜喆

【延伸阅读】青岛“芯”三足鼎立

地处西海岸新区的芯恩集成电路项目于8月份开始试生产,该项目头顶着“全国首个CIDM集成电路项目”的光环。此前的2020年4月,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也正式落户青岛,着眼于5G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芯片业务,项目计划于今年开工建设,2021年投产,2025年达产。

由深圳惠科投资有限公司与青岛市即墨区马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青岛惠科芯片项目将在年内投产,作为重点引进的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将建设国内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功率器件生产基地。

2018年成立的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已经入驻了中科院青岛EDA中心、青岛芯谷·美国高通·歌尔联合创新中心、歌尔微电子、大唐半导体、矽昌通信、矽立科技、宇芯智能、展诚科技、镭测创芯、青

软晶尊、山东炎一、云威半导体、矽科微、华芯微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虹吸效应。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青岛市目前有超过2000家经营范围含“芯片、集成电路”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芯片相关企业。其中,62.85%的相关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从区县分布来看,西海岸新区拥有数量最多的芯片相关企业近300家,占全省相关企业总量的15.34%。崂山区和市北区分别位居第二三位,均拥有超过250家相关企业。注册资本方面,30.97%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13.49%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1000万元之间。近10年来,青岛市芯片相关企业年注册量逐年攀升,相关企业总量较10年前增加了两倍。以工商登记为准,截至10月16日,青岛市今年前三季度新增芯片相关企业近600家,较2019年同比增长52.9%,其中,第三季度新增260家,环比增长2%。

从国家层面来看,集成电路产业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先导产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从本土产业结构来看,青岛拥有健全的工业门类,制造业根基深厚,在家电、汽车、高铁等领域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近年来,青岛强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聚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都为芯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本土应用基础。

2019-2020年青岛市芯片相关企业季度增量

青岛市芯片相关企业注册地区分布

西海岸:芯恩和富士康领风骚

2020年4月1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开展“云签约”活动,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正式落户。该项目由富士康科技集团和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封装目前需求量快速增长的5G通讯、人工智能等应用芯片。项目计划于今年开工建设,2021年投产,2025年达产。

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签约会上表示,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是芯片设计、制造和应用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对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产业提质升级具有引领作用,这个项目将成为5G通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基建的蓬勃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对于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的低调和神秘,落户西海岸的另外一家明星级芯片企业,芯恩则要高调得很多。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青岛芯恩工厂在今年8月份已经启动生产了。而芯恩此前被外界所高度关注的新闻则是2020年5月25日,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通过关于青岛兴橙集电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向公司增资28.55亿元的议案。

2018年5月,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芯片项目启动,这是中国国内启动的首个CIDM集成电路项目。

2019年10月,一期项目厂房封顶,同年12月,青岛芯恩设备进场;今年7月20日,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周安在青岛市“六稳”“六保”十区(市)长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芯恩8英寸芯片项目下半年试生产。

CIDM集成电路模式即创建共享共有式整合元件制造公司,整合芯片设计、芯片工艺技术研发、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整合式地为终端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产品。按照规划,青岛芯恩重点关注汽车电子、智能家电、智能制造等领域。

崂山:北方微电子中心研发高地

微电子产业已经成为赋能崂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此前2018年12月21日,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中科院青岛EDA中心、青岛芯谷高通中国歌尔联合创新中心、歌尔微电子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产业项目入驻。

为抢占微电子产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崂山区将微电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围绕建设“北部沿海微电子研发高地”和“青岛芯谷”的总体目标,超前布局、主动作为、精心打造,崂山区已发展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微电子企业数量较多、人才较集中、创新创业活力较强的区域,初步实现了产业集聚。

早在2019年3月,“青岛芯谷·高通中国·歌尔联合创新中心”启用仪式在青岛市崂山区国际创新园举行。联合创新中心由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高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Qualcomm)、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将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在智能音频、VR/AR、可穿戴等智能硬件与物联网领域,提供技术评估、研发指导、测试及认证等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与突破,促进崂山区微电子产业的发展。

同年7月,海信电器联合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投资5亿元成立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超高清智能电视SoC主芯片及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的研发推广。新成立的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海信电器控股,整合了海信现有的芯片研发团队、此前海信收购的东芝电视芯片研发团队,以及宏祐图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团队和业务。高端智能电视芯片的国产化,将有利于电视制造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运营。同时,企业采用自主产权的高端智能电视芯片,将有利于根据要求市场需求设计和开发差异化产品。

崂山区为推动微电子产业发展,打造“青岛芯谷”,2020年还制定出台了《崂山区促进微电子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修订)》培育壮大产业主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企业协同创新。

即墨:芯片地产地用赋能区域

即墨区依托惠科6英寸晶圆、泰睿思先进封测等龙头项目,加快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加快推进芯片产品地产地用,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劲的动力。

2019年1月,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项目,发布抗辐射加固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即墨芯”,比国际同类产品性能提高了20%,填补了山东青岛地区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领域的空白,为空间设备的智能化提供强劲动力。

泰睿思半导体封装测试平台由青岛泰睿思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电子元器件封装测试,公司进口国际先进的封装测试设备,采用先进的铜线工艺,其中SOP8宽排高密度框架设计的使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一期2019年6月投产,是青岛市建成投产的第一个先进封测项目。目前,企业订单充足,预计2020年产值将实现较大增长。

2020年5月20日,青岛惠科芯片项目厂房封顶。青岛惠科芯片项目是我市重点引进的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将建设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生产基地。项目以“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纳统”为目标,自开工至厂房封顶仅用70天,一期预计今年12月正式投产。青岛惠科项目是集半导体功率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惠科6英寸晶圆半导体功率器件及第三代半导体项目,项目占地约160亩,一期投资29亿元人民币,新上产能360万片/年的芯片和先进晶圆芯片级成管封装生产线及配套系统,成为国内单体产出最大的功率器件生产线。主要生产半导体分立器件、碳化硅器件、电子元件等,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家用电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工业控制等领域,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

聚能晶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与制造项目位于即墨服装工业园,由北京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丝民合半导体投资中心、青岛民芯投资中心与袁理博士技术团队共同投资设立。该项目掌握全球领先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与6英寸碳化硅基外延生长技术,主要产品是面向功率器件应用和微波器件应用的氮化镓外延片,可满足下一代功率与微波电子器件对于大尺寸、高质量、高一致性、高可靠性氮化镓外延材料的需求,为5G通讯、云计算、新型消费电子、智能白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核心元器件的材料保障。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门国锋

【观察】“芯”竞争,山东当提速

在芯思想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前10强中,长三角地区占有五席,分别是上海、无锡、合肥、南京、苏州;珠三角地区只有深圳一个城市入围;环渤海地区也只有北京一个城市入选;中西部地区则有三个城市入选,分别是成都、西安、武汉。

在青岛正在学习的两座城市中,上海提出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自主创新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创新源,规划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2000亿元。根据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700亿元,其中设计业715亿元,制造业389亿元,封测业382亿元,设备材料业218亿元。

深圳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列珠三角地区首位,规划到2023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其中设计业销售收入突破1600亿元。深圳市2019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其中设计业达1100亿元。

在工业方面刚刚“网红”了一把的苏州持续大力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通过近十年的培育,目前已汇聚了全国氮化镓材料生长及氮化镓器件产业领域80%的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确立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国家队地位”。目前苏州市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中下游环节,引进了英诺赛科、华功半导体、能讯高能、能华半导体等一批企业,率先构建氮化镓产业完整生态链,并将技术产业化。

而在GDP规模方面与青岛旗鼓相当的城市中,无锡当属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计划到2020年底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2018年和2019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相信随着华虹半导体无锡基地12英寸生产线和宜兴中环领先大硅片项目的顺利投产,1200亿元的产业规模目标应该非常轻松达成。

青岛目前在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方面并没有精准的数据,这也意味着尽管青岛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方面呼声很大,目前还难有拿得出手的数据和企业个例。华为海思半导体、紫光展锐、韦尔股份、北京智芯微、华大半导体、中兴微电子、汇顶科技、士兰微、北京矽成、格科微构成的民间版“十大芯片企业”也基本上和青岛没什么关系。

这也是山东省芯片产业发展的缩影。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7月份,国内共生产芯片1389.5亿块,同比增长了12.7%。考虑到上半年疫情影响,整个半导体业并不景气,这个增长率已经非常可观。这其中,4个省市生产出来的芯片就高达1040.1亿块,占比高达75%。排名第一的是江苏,截至7月份生产芯片440.66亿块,占所有产量的31.71%,接近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第二名是甘肃,产量是244.63亿块,占比约为17.61%。第三名是广东,产量为199.6亿块,份额约为14.36%。第四名是上海,产量155.22亿块,占比约为11.17%。

相关数据显示,山东芯片产业在全国的排名在第十左右。这和山东经济总量居全国三甲的位次不大匹配。更何况山东是制造业大省,这也意味着山东的制造业还是相对比较传统。从这点来看,山东尤其青岛需要在芯片产业领域加把劲。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显示,2019年国内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提升到70%,这意味着大量的芯片生产都要靠国内企业来完成。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产芯片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芯片产业在政策扶持下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芯片产业十分复杂,包含芯片设计、制造、封装、销售等诸多环节。目前,能够打通芯片产业全流程的厂商屈指可数,大多只具备某一环节的能力,这也意味着芯片行业依然具备着产业整合创新的空间。

大仲马说:“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站在风口,看看周遭,“香饵”已经不多。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门国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