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琴屿新观 | 追“新”逐“高” 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国产大模型DeepSeek引爆全球,到人形机器人在蛇年春晚惊艳亮相;从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同时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各地密集出台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新质生产力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地改变着经济发展的面貌。

青岛,以制造立市、以智造强市,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近日,《青岛市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正式出台,从增强高端供给能力、强化数智技术赋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提出21项措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重点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过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6%,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突破38%。这一方案不仅为青岛传统优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支撑。

在青岛,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成果已初步显现。

传统产业“追新”,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在2024年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依托大数据库建立AI大模型,自行模拟计算、匹配最优解,解决外销产品排产难问题,使海外订单交付周期缩减19%;中车青岛四方研制的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于去年发布,其较传统地铁车辆减重11%,具有更轻、更节能等显著优势……

新兴产业“逐高”,以创新奇智、以萨技术等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拥抱国产大模型DeepSeek,大幅提升自有行业大模型能力;华芯晶电是国内最早研发半导体化合物的企业之一,改变了国内半导体衬底晶片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天仁微纳研发的“大幅面、高精度纳米压印光刻生产线”,实现了高精度纳米压印光刻设备的产业化,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云路股份凭借多年在非晶领域的自主研发,已经跃居行业世界第一,使非晶材料价格从进口的每吨6万元降低至国产的每吨2万元,解决了我国非晶带材的进口替代问题……

青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沃土”。2024年,青岛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占比高达99.4%,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上年同期前进1位。青岛培育出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55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小巨人”企业216家,优质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青岛在“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上也是成果斐然:累计认定雏鹰企业1049家、省瞪羚企业527家、隐形独角兽企业54家、独角兽企业17家,隐形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北方城市第二。这些企业以“小而精”的姿态,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生力军”。

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后,是青岛不断织密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服务保障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协同发力。近期,青岛市密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青岛市行政审批和政策惠企“一线联企助力行动”工作方案》《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等政策文件,以精准服务直击企业痛点,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发展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城市未来的“必答题”。当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当政策供给与市场活力同频共振,青岛正以“领跑者”之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孙梦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