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中初三学生在教室内间隔就座学习。
青大附中老师们在校门口冒雨迎接学生返校。
青岛三十七中学生返校后为自己加油打气。(学校提供)文/半岛记者 孙雅琴
图/半岛记者 孟达(署名除外)
阔别100多天之后,岛城初中校园重新迎来了学生们的笑脸。5月8日,青岛初三学生正式返校复课。据悉,此次开学共涉及全市250所初中学校,有学生91568人,教职员工15498人,已全部核验合格,符合开学条件。虽然返校当天大风大雨,老师们仍然一大早就在校园里翘首以待。
gt;>>最暖心
老师冒雨迎接,学生比心
作为市区初三学生最多的学校,5月8日,青大附中迎来了800余名初三学生。早晨不到7时,记者在青大附中燕儿岛路校区看到,校长张凤瑛与学校的干部、老师身着雨衣、戴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全副武装在校门口欢迎学生们的到来。老师们伸出大拇指向每一名归来的初三学子点赞,学生们享受到了堪比明星的返校欢迎仪式。老师们还为每一名学生发放了一个红色的精装笔记本,笔记本上每一页都有校长、老师的嘱托和寄语。此外,笔记本中还有防控小妙招、心理调节小妙招等,处处体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
“春风十里,不如校园有你”“所有过往,皆为序章”“久别重逢,从容前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风里雨里疫情里,学校始终在等你”……青岛三十七中为同学们精心制作了数十个欢迎牌,老师们人手一个,守候在校门口和体温检测口,挥舞着牌子迎接学生们的到来。经历了100多天的分离后,初三学生终于与老师、同学们久别重逢。
尽管戴着口罩、隔着安全距离,但重聚的兴奋却不曾因此冲淡。同学们隔空比心,与老师击肘问候……学校的良苦用心也深深地感动着每一名学生。当天中午,为了让学生们避开大雨,学校没有组织学生进食堂就餐,而是由老师们把午餐送到了各个班级。初三3班学生陈仲骞说,“今日,风里雨里老师迎我;他日,我必将加倍努力,‘比心’还你!”
gt;>>最细致
师生组装测温门迎返校生
5月8日早晨不到7点,由校领导、防疫工作人员、青年教师组成的“蓝马甲”志愿服务队就已经在青岛三十九中校园集结完毕。协助测温、指挥排队、管理秩序……志愿者教师们统一着装,共同迎接学子到来,那一抹“海大附中蓝”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青岛三十九中初三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三批错时错峰报到。自行到校的学生,由家长护送至校门外100米处,私家车即停即走,保证校门口交通的畅通;家长不方便接送的学生,乘坐学校定制的专用公交车,确保“两点一线”一站直达式接送。
入校时,同学们有序排成三队等待体温检测,通过热成像测温仪检测通道、额温枪人工检测通道或测温门通道。几个通道同步进行,确保测温过程从容有序、测温结果准确无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到过程中使用的一个测温门是由青岛三十九中高中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组装完成的,该设备通过了质检部门的检验,测温能力强大。
“为了迎接初三学生返校,高中部学生特意额外组装了两个测温门,给本校初中部和市北分校两个校区都送了一个,这也显示出了三十九中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校长白刚勋介绍说。
gt;>>最难忘
开学第一课请来“逆行者”
完成返校报到流程之后,迎接学生们的则是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开学第一课。青岛实验初中的开学第一课包括爱国主义、生命健康和防疫常识三大主题,学校邀请了一些参与战疫的最美逆行者和专家教授,通过云课堂、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意识和情怀。学校还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暖心开学礼物,写有暖心寄语的小卡片、免洗手消毒液、75%的酒精湿巾、口罩等,学生们在收到暖心祝福的同时,也收到了一层安全保障。
青岛三十九中则以“敬畏生命 爱国励志”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开学第一课。校长白刚勋结合此次疫情中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疫情期间所获得的身心成长,并从“保护自然、刻苦锤炼、立志报国”三方面给同学们提出嘱托,希望同学们早日成长为能担大任的国之栋梁。
学校还特邀初三5班辛文渊同学的父亲、赴武汉抗疫的辛永宁医生,通过录播视频的方式为初三学生分享了他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抗疫的经历和感悟。温馨的医患故事令人泪目,“青岛二队”收治病人过百且零死亡的战队事迹令人振奋……辛永宁引导同学们从疫情中看到祖国的强大、中国人民的团结、医务工作者的伟大,并详细讲解了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和开学后的防疫措施,给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生动的疫情科普教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