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国企加速能否助力青岛再迎高光时刻?

《围城》中有句名言: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状态就像这样:一个基础好,环境优,一个机制活,发展快。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两者不再只是羡慕嫉妒,而是各取所长亲密合作了,青岛的荣耀时刻可能就到来了。

01

4月22日,青岛15个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原计划举行三场,巧合的是,中间一场临时延期了,于是就变成了白天那场是关于壮大民营经济的,晚上那场是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两个议题殊途同归,就是青岛要发展,国有经济、民营经济都不能掉队。

质询会现场的情况,岛城各大媒体报道很多,在此已经没必要赘述。

我想说的是,就近期来说,青岛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凌厉,成效可谓显著。

刚刚过去的4月20日,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已获青岛市人民政府同意,青岛市国资委将双星集团100%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至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企业由国资委的“儿子”变成“孙子”或者“孙子”变成“儿子”甚至“重孙子”都是改革的常规手段,双星集团100%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至城投既不涉及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也不涉及实控人变更,短期内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在此事背后的两个伏笔才是“大杀器”:

一是双星混改是青岛市首次在国有集团层面所进行的混改,以混改为突破口,把国有企业优势和民营企业活力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以往改革推进的惯例,首当其冲的双星应该是“先锋官”、“试水者”,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应该有规模更大的企业进行集团层面的混改在接下来浮出水面,这个预判不妨拭目以待。

二是双星将抓住混改的契机整合外部资源,创新内部机制,激发员工活力,尽快把双星打造成收入、市值、资产三过1000亿的世界一流企业。“1000亿”对于深陷群雄争夺GDP排位“第十二把交椅”的青岛来说,是很诱人的目标。

青岛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国有企业发挥着重要引领、带动作用。

在疫情之下,“踩油门”的青岛企业可不止双星搭上城投的“资本快车”。

3月24日,青岛啤酒首份股权激励计划落地,而青啤最早的提及股权激励计划要追溯到2006年,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活力被寄予厚望,足见决策者的决心,而青啤提出的“整合平台资源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三年倍增计划”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国信则以收购控股股东持有股份的方式,一举成为百洋股份控股股东,为青岛市属企业新增一家上市公司……

顺境看民企,逆境看国企。

在上一次金融危机前后,海信与惠而浦联姻,完成其在白电最后的短板——洗衣机领域的布局;青啤趁机拿下趵突泉,进一步巩固山东大本营;海尔则收购斐雪派克20%股份……今天,似曾相识的历史正在重演。

尽管GDP指标被淡化,但它依然是解读区域经济的重要切口。

2019年,青岛经济总量被宁波、无锡超越,2020年,疫情之下,各省市GDP由比谁增长快变成比谁降得慢。

国有企业有集合资源做大事的优势,青岛能否在疫情之下完成逆势反超?

如果国有企业表现稳定,或许可以实现,至少可以缩小差距。

02

强者对决,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强项而忽略了对手的杀手锏。

正犹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那样,青岛和宁波、无锡甚至南京相比,国有企业几乎是完爆,而翻过来,看看民营经济这张牌,则只有被KO了。

翻开后来居上的宁波的企业百强名单,除了中石化镇海炼化之外,长期稳居前列的吉利、雅戈尔、奥克斯等都是在全国拥有较大知名度的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都在500亿之上,青岛民企在规模、营业收入、品牌知名度方面全面落后于宁波,这也是宁波能够超越青岛的动力所在。

青岛的民营企业即使放在省内也没有优势可言,在山东省工商联公布的2019年山东民营企业百强名单中,青岛只有中融新大、青建、新华锦、利群、世纪瑞丰、赛轮、即发等入围,这其中还有原公有制改制企业或者外地迁入企业,即便是如此拼凑起来的“豪华阵容”,也与青岛在山东的龙头位置严重不符。

思维决定前途。

“我市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利润的比值逐年下降,与先进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请问今后如何激发企业研发投入比例?”

“后疫情时代,我市在引导扶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政策倾斜?”

……

从壮大民营经济质询会流传出来的问题来看,众多民营企业还把局面的突破点寄托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上。

政策是个好东西,但从产业发展来看,很少有依靠政策支持诞生一个优势产业或者优秀企业的案例,更何况政策历来都是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的,不可能用来维持生命,也就是常说的“帮一时而不是帮一世”。

回首青岛在上世纪创造的“五朵金花”,海尔、海信、双星、青啤、澳柯玛哪一个不是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闯下了一片江山?

过去十几年,青岛政策大力支持的服务业、海洋经济都没有诞生出龙头企业,反倒是伟隆、日辰、国林等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凭借在市场缝隙中的精准定位,深耕细作,成为资本市场青岛板块的重要力量。

企业最终还是要在市场中获得生命力,吉利、雅戈尔、奥克斯等宁波企业所处的都是高度竞争行业,恰恰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练就了逐鹿中原的本领,成为民营经济的旗帜。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离不开企业家,2008年青岛能够跻身全国GDP排名前十强,一方面是产业发展和积累的成果,从企业家精神角度来看,也可以视为张瑞敏、周厚健、汪海等老一代企业家引领的企业精神的“变现”。

而十几年后的今天,相对于同类城市中的南京有苏宁张近东、宁波有吉利李书福等领军企业家的脱颖而出,青岛对于企业家的培养依旧乏善可陈。

从根本上讲,民营企业首先当自强,然后才是政府政策助力,尊重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搏击风浪,在青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民营企业应当也注定会有自己的贡献。

03

民营企业羡慕国有企业在资源统筹、政策配套等领域的优势,国有企业羡慕民营企业在决策速度、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灵活。

多年前,就有经济学家形象的把青岛与江浙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比喻为“大象经济”与“小狗经济”。

近年来,一方面凭借体制优势和集合力量办大事儿的思路,青岛国有企业合纵连横接连不断,另一方面,“大象经济”开始了涅槃发展的进程,于是我们看到,海尔生物医疗、日日顺物流、聚好看等这些明星企业无一不都是依托大企业的平台优势成长起来的。

而民营经济也凭借自身的决策灵活和市场敏锐做了很多国有企业做不来的事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大象”开始转身,“小狗”开始起舞,旧动能已破,新动能未立,但是面对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竞争格局,通过实施混改等措施,实现国企带民企,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发展,也是决策者的应有之义。

疫情蔓延让国际化产业分工的弊病暴露无遗,想必疫情之后,每个区域都会把自身的产业链完善放在重要位置。

就山东来说,制造业门类齐全,但并不是没有问题。

众多周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链配套,而青岛的重点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全、本地配套率偏低的问题,就连颇具竞争力的电子家电的产业本地配套率也就40%左右,汽车、机车、橡胶等产业链配套也拥有巨大空间。

对于青岛来说,一方面要招商引资引进高精尖,另一方面要完善产业链做强做大产业,后者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每个企业都有做主角的梦想,但假如在产业链条中做一个不可或缺甚至很有话语权的配角,也未尝不可。

毕竟在经济这个舞台上,能够占据C位的只是凤毛麟角,多数都是配角和跑龙套的,核心在于齐心协力,做好自己,一台“大戏”才能成功精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