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9日出发到3月29日病房“清零”,经过50多天的日夜奋战,青大附院第三批132名“白衣战士”顺利完成援鄂任务。3月31日,他们从武汉乘飞机出发,预计当天下午安返青岛。家乡人民将以最高的礼遇,迎接英雄们凯旋!
出发
仅仅用时46小时接管所在病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月8日晚21:30左右,青大附院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助组)——国家卫健委关于组建赴湖北医疗救援队的紧急命令,根据山东省和青岛市的要求,青大附院将单独组建一支132人的援鄂医疗队。从接到任务到2月10日晚20点医疗队第一批医务人员进入病房接管病区,仅仅用时46小时。132名医疗队员们整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该病区拥有52张病床,截至3月31日,医疗队已进驻病区52天,在来自前线及后方院党委院行政、各处室的关心支持下,在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领队牛海涛带领下,在院长助理医务部主任、副领队孔心涓、院长助理护理部主任、副领队魏丽丽及医疗专家组长于文成及数位组长、队员们的齐心奋战下,医疗圆满完成了自己的的治疗任务,医疗队132名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完美成绩单。
治疗
形成新冠肺炎救治青岛经验
截至3月31日8时,青大附院所接管的病区收治患者最大年龄91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61.2岁。累计救治患者97人,其中重症80人,危重症17人,治愈出院82人。病区内气管插管4例,占比4%。插管小队一共气管插管66人次,麻醉小组5位成员参与51例,占比77%,参与气管拔管2例,气管切开1例,腰穿3例,股静脉穿刺2例。累计开展核酸检测297人次。
病区内开展微创气管切开术1例、俯卧位通气12人次、重症超声210余人次、CRRT 14人次、有创动脉血压监测2例、深静脉置管4人次、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肠内营养3例等特色技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提供了必要条件,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为进一步做好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接管病区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工作,医疗队与医院后方专家进行5G远程会诊。创新引入重症超声技术对重症患者脏器功能进行评估,救治出院91岁重型高龄伴多脏器损伤患者,此患者也是光谷院区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6岁高龄合并脑梗死、高血压病、房颤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危重型患者行微创气管切开术,为1例107Kg危重型患者行气管插管并成功拔管,形成新冠肺炎救治青岛经验。
保障
制定科学救治原则
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接管病区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工作坚持科学救治原则,严格遵守“两零,两有,三及时,一加强”的工作原则,即零感染,零投诉;有感情,有温度;患者病情变化发现的及时、临床手段上的及时、心理安抚工作及时;加强病区文化建设。
医疗核心制度是确保医疗队医疗护理质量,规范诊疗行为的重要保障,在这个特殊时期,青大附院医疗队在确保基本核心制度落实的同时,又结合战时情况,严格高效的制定并执行院区战时制度及流程。制定《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麻醉医师气管插管标准流程》;NCP救治流程;无纸化患者电子签名操作流程;病区护理班工作流程;患者特检及转床流程;病房清洁区5S标准化管理;病房内物品及环境消毒要求;医护人员发生心跳骤停等意外急救预案;口罩脱落或破损处置流程;新冠肺炎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处理;NCP病人出院流程;病房死亡病人处理流程;红区清洁区视频医护大交班流程等等。
此外,每晚19点队内进行医疗队例会,内容含院区战时医务处会议内容传达、院区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传达、医疗队疑难危重病例多学科讨论等。
防控
夯实院感达到全员零感染
做好感染防控,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感染防控,不仅仅是在医院区域的防控,还有生活区域的防控,任何区域的感控工作都不能出丝毫问题。所有队员都牢记于心,付诸实践,确保做到了“零感染、无意外”。
青大附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进驻武汉以来, 院党委书记王新生、院长董蒨等院领导对队员们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关心,不时叮嘱,在做好抗疫一线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抵汉后,医疗队队长牛海涛迅速同孔心涓、魏丽丽、于文成、秦文等各位专家结合医疗队实际情况,制定电子版《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健康登记表》,每日监测队员体温,关注每一位队员的健康状况。
此外,为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丰富患者枯燥的生活,护理团队利用空余时间制作“点餐式”沟通手册,并在病区张贴小林漫画、向患者推广“八段锦”健身功法等娱乐活动。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评,并被新华社报道。医疗队护理组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制作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宣教手册、出院患者随访记录表、居家康复小贴士和卧床康复十步曲视频等。
如果说这个时代有英雄,那这一批又一批援鄂的医护人员,便是国家和人民的“守护神”。他们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放在心头,将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责任担在肩上,驰援湖北,用爱汇聚,一起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今天是青大附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132名英雄回家的日子, 52天的日夜坚守他们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用实际行动履行着援鄂医务人员的应尽职责,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恢复健康。欢迎你们凯旋!我们整个青岛都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陈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