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州市里岔镇,有一群朝气蓬勃的90后“战士”,面对疫情,奋勇争先,扛起了守护居民生命安全的旗帜,为打赢这场战“疫”加油助力。
“战‘疫’就是我们的课堂”
“爸,叔叔伯伯,你们来吃点热乎饭吧,我来替你们的班了。”2月26日晚,王明宇从家里把热乎乎的饭端到了里岔镇王家乔村值守的检查站,这已经是他这个寒假的“必修课”。
正月初二,王明宇的爸爸王新廷就参加了村庄的党员会,每天都在检查站值班。作为枣庄医科大学的一名医学生,21岁的王明宇比旁人更懂得抗击疫情的重要性,因此十分支持父亲。
“我爸爸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看着他连续通宵站岗值班,天寒地冻,我既心疼又敬佩,所以我要和爸爸一起并肩作战。”王明宇说。
王明宇“我和父亲齐站岗”
2月27日早7点,22岁的董威和19岁的董晓羽兄妹二人准时来到里岔镇高山沟村的卡口,熟练地拿起测温枪,开始为早起上班的村民测温。
只见他们测完一个放行一个,在测温的间隙里赶快把测温枪揣进暖手宝里,“天气太冷,必须保证测温枪即测即走,所以我们把‘暖手宝’变成了‘暖枪宝’,保证测温枪随时好用。”董晓羽对记者说。
高山沟村 董威和董晓羽
“03年非典的时候,我们还太小,现在我们长大了,就能为村里的疫情工作帮上忙了。”董威说。
“拉起战‘疫’的隐形防火墙”
“还有5个人员信息没有完成核查,核查完再休息。”2月25日晚上11点,26岁的张家胜还在里岔镇张应派出所挑灯夜战。
疫情发生后,他就负责核查外地返回人员前14天的踪迹,并将信息推送给其他小组的成员,这是整个信息核查工作的最前端,稍有耽搁,剩余工作的脚步便会拖后。为此,张家胜每天工作至少15个小时,可是他从来不抱怨。
他说:“早一秒梳理核查,就早一秒排除隐患,就早一点打赢战‘疫’。”
“与病毒狭路相逢,本就是我们的天职”
“尊敬的院领导,如果需要护士请先通知我,我可以去一线,原因如下:1.从全院护士来看,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复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2.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3.如果我有机会能够去前线出自己的一点力,我一定义无反顾。”这是里岔镇张应派出所97年的护士贾采写给院长的请战书。
贾采是山东济宁人,由于疫情过年没能回家,和父母跨越400公里,3个月未见面。
她第一时间报名,参与青蓝高速里岔出口的检查工作。“这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我要守好它。”高速路口车流量大,测量体温、登记信息,为了节省时间,贾采往往一口水都不敢喝,一天下来两腿沉沉、口干舌燥。
贾采在高速路口为过往车辆测温
“与病毒狭路相逢,本就是我们的天职,我不怕。唯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担心,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能早点回家看看他们。”贾采说。
“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担当”
90年的张堃和93年的刘吉都是退役军人,共同负责里岔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后勤保障。
“每个企业都要划上‘一米格子’,我来找货源。”“今晚大家都在加班,需要多准备一些晚饭。”“紧急会议,我先准备会场。”……疫情发生以来,两个人每天几乎都要忙到深夜。
“每天的生活都像在‘打仗’一样,我们没有在一线冲锋,只能力所能及的把同事的衣食住行都考虑好。我很感恩,可以切身参与到这场战‘疫’当中。”张堃对记者说。
通讯员 孙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