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看大门”的苦与乐 ——记青岛市军休六中心工作人员值守院区

为加强疫情防控,青岛市军休六中心佳木斯路院区院门由工作人员值守。“24小时双人上岗”,说起来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具体执行时,却有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

超长“待机时间”

青岛很多小区门口的值班是两小时一岗,全天值守就需要24人次。军休六中心一共只有26名职工,其中包括外地回青隔离人员、患病人员、怀孕员工,人手严重不足,短期值班还可以撑住,长期连续值守,根本不可能按照这一标准执行。

为此,值班工作人员普遍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白班9个小时,晚班15个小时,不管“男女老幼”,全员上岗在门卫值班。

需要强调的是,门卫值夜班与平常往日的夜间值守完全是两个概念,门卫值夜班的工作人员是不能回值班室睡觉的,整个晚上都要瞪大了眼睛盯住门口。后半夜进院的人“故事”最多,有人晚上十二点半出去到银行取钱,一点多回到院区;有三位儿童医院的值班护士在院区租房,每天总有一位半夜一两点才下班回家;有孝顺的休干子女,每天六点钟天还没亮就赶到老干部家中去做早饭……夜深人静时值班员也最容易犯困,于是保温杯里就多了咖啡、红牛和浓茶;口袋里揣上薄荷糖、醒神走珠和提神喷雾;抽烟的同志值完夜班,地上要扫出一堆烟头和两个空烟盒。大家交流着使用各种提升醒脑的神器妙用,还开玩笑说:“今年果然是鼠年,一到半夜都瞪起眼来了。”

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尤为辛苦。春节以来,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休息过一整天。白天人人必到,每周至少两次夜班,熬完夜用凉水洗把脸接着上班。带班与值班的名字在疫情防控值班表上“交相辉映”,没有调休的“充电时间”不说,还要每天询问军休干部健康状况,安抚老人情绪,做老人思想工作,及时宣传通报最新信息,上报外地返青人员情况,进行院区消毒,完成各项日常业务,以及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这个春节假期,不少人在家闲得恨不得早上班,六中心却忙出了平日几倍的工作量。

没有人知道疫情还会延续多久,也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苦或累。传达室门口那盏灯,总是亮着。

低温下“正常使用”

六中心佳木斯路院区安置了274户军休干部,还有50余户房屋出售出租,居住总人数过千,此外另有很多子女经常回来探望老人。因此尽管疫情期间进出人员大幅减少,每天仍有二三百人进入院区。

并不是每一位进出人员都会自觉地登记,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守候在传达室外,在寒风中堵住每一个人的“去路”。否则稍微在传达室里坐一会儿,走一下神,可能就有人假装没看见门口的签到本、签到笔和签到桌,昂首挺胸快步“穿越火线”,留下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有过值守门卫经历的人都知道,在人员进出频繁的情况下,坐在传达室里等有人来再出去的做法,看似轻松,实则更累。穿着厚重的衣服,一两分钟站起来一次,推门出去拦人追人,时刻处于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中,“燃油消耗”非常大,一点都不“节能减排”。有经验的值班员,都宁愿一直在门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百公里耗油”反而相对较低。

老天爷降了瘟疫还不过瘾,又在春节前后降了温。白天室外温度都在零度左右徘徊,再来点风霜雨雪飘一飘,让这个冬天名副其实。夜间就更冷,寒风吹来,冰凉入骨,在没有暖气的传达室里坐都坐不住。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穿着最厚重的大衣、戴着厚厚的帽子值班,平时身材最苗条的女同志也看着像狗熊。尽管如此,衣物还是抵挡不住透骨的寒意,大家只能不停地踱步、搓手、跺脚,一个班值下来,手机上记录个一万步毫无压力。

尽管如此,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请假。还有两个月就退休的同志,患腰椎间盘突出、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的同志,孩子马上要艺考的同志,两口子都来值班没人带孩子的同志……无人请假,没有逃兵。

越是苦越是累,大家就越不愿让别人多承担。

苦口婆心的“友情提示”

“李大爷,您怎么又出来了?倒垃圾?您每次倒垃圾倒一个钟头是咋回事?特殊时期,您就别出去锻炼了,咱在院里遛遛弯儿行不?”

“张大爷,您出来咋不戴口罩呢?没口罩?昨天不是给您一个了吗?找不着了?我再给您拿一个,您戴好了,别弄丢了,也别去人多的地方啊!”

“王大爷,买菜去啊?您这口罩戴在鼻子下面有啥用啊?憋得慌?那您也得戴好了,您看昨天报道没有,一个人买菜15秒就被传染了,口罩一定要戴好,不然超市也不让您进。记得快去快回啊……”

每天,值班人员都要在院门口重复无数次上面的话。老人们有的比较固执,有的自认为身体很好,有的则不看新闻不用手机,对疫情知之甚少。这些老人家还有共同点——在家闲不住,不愿戴口罩,喜欢常溜达,不爱登记,嫌麻烦,记不住身份证号,还有人连电话号码都记不住。

“我就买个菜还要登记啊?”

“我就遛遛狗也要登记啊?”

“我去转一圈就不用登记了吧?”

这样的话,值班员一天不知道要听多少遍。好在工作人员对老人们的信息了如指掌,只需要询问老人们去了哪儿,其他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都在工作人员的脑子里,或在手机中的军休干部信息表里。不用老人们费心,工作人员自会记录在登记表上。

不过老人们虽不愿登记,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测体温很感兴趣,每次进门测完体温都要问:“多少度?”还有老人家专门跑到门卫,露出手腕:“来,给我量量体温!”量完后也不出门,笑嘻嘻地溜达回去。这些可爱的老人啊……

相对于可爱的老人们,一些极少数人就显得不那么可爱了。2月6日上午10点,一名开黑色桑塔纳3000的车主,把车顶到大门口,一个劲按喇叭。工作人员向他再三解释这个院区居住的都是老人,为保障老人健康,疫情期间车辆不能入内,车主下了车,既不听劝阻,也不戴口罩,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冲开两位值班员的拦阻,径直闯入院区。值班的两位都是女同志,拦不住追不上,只好立刻向中心领导汇报。谁知车主很快儿又走出了大门,临走扬言明天还来,天天都来,污言秽语不绝于耳。为此,中心调整了值班人员,男女搭配,然后将此人车牌号公之于众。大家决定守株待兔,第二天大门口守了七八个人专等鬼子进村,可能是战阵太大没注意隐蔽,也可能这家伙就是个嘴炮,看到人多势众,再也没敢露头。

还有不少人不理解疫情期间的特殊规定,登记不情愿不耐烦,要么不愿说身份证号,要么不愿说真实信息。“我昨天刚填过”,“我天天来还登什么记”,“前面有我的身份证号,你们自己找!”“你们要我身份证号干什么?”对此,工作人员耐心地加以劝导。少数人口出恶语,甚至用车辆堵住消防通道,考虑到其中有的人可能是老干部子女,工作人员也压下一口气,苦口婆心讲道理,最终一一解决了问题,始终没有打110报警。

至于那些偷懒不愿多走几步,把垃圾偷偷扔在北门口的;翻越封闭的北门,逼着工作人员用防盗网改装栅栏的;气势汹汹质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不给他们发口罩的;号称自己在某处为官,进院门不用登记的;因为不登记不让进门,打电话到疫情防控指挥室办举报的……人生百态,在门口值守几天,都能见到。工作人员呢,不恼,替他们扔了垃圾,给他们讲了道理,把这些当作趣事,笑着交流。

一张婆婆嘴,一颗慈悲心。看大门,是苦,也是乐。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能把笔记本电脑拿到传达室,左眼看窗外,右眼看屏幕,一点一滴地把这些苦乐变成文字,博大家一笑。

值班快一个月了,疫情还长吗?

不长。

看,东边的天,快要亮了。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封满楼 通讯员 赵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