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岁的卢明是青岛公交集团市南巴士公司126路线驾驶员,其母亲刘淑黛是阜新路街道康顺社区的一名楼长。疫情防治期间,母子二人默默坚守岗位,用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为乘客和居民筑起一道道抗毒防疫的“钢铁长城”。
儿子:上岗提前近50分钟 不放过任何安全细节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需要在上岗前做更多的准备,上班的时间会提前50分钟左右。”卢明说,由于直接接触乘客,驾驶员的个人健康状况需要在上岗前进行反复确认,在完成体温检测、酒精检测、身体状况询检、口罩密闭度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并做好相关台账记录后,他才能离开调度室进入车厢。
特殊时期,公交车客流稀少,但卢明行车前的检查工作却更加细致,他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要检查车质车况,避免在运行中因检查不到位发生坏车导致车辆在路面滞留,另一方面,我们每运行一圈都要对车内进行全面的清扫消毒,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除细化检查、车厢“消杀”外,卢明还主动为乘客发放疫情宣传材料,引导乘客了解疫情防治最新消息,始终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件琐碎的工作,他说:“作为一名驾驶员,哪怕车上只有一个乘客,我也会尽所有努力保障他的乘车安全。”
母亲:每天上下楼近70层 工作从白天到黑夜
采访时,卢明告诉记者,自己的认真细致与母亲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卢明的母亲刘淑黛今年64岁,是阜新路街道康顺社区的一名楼长,自疫情防控工作在岛城全面铺开后,青岛各街道、社区立即开展入户调查,刘淑黛需要亲自登门核实5个单元的住户信息,每天上下楼近70层,走访调查90余户。
“她每天上午9点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天黑才休息,”卢明说,母亲每天都要挨家挨户地敲门落实住户情况,遇到不在家的住户还要一遍遍地进行电话调查,直到落实好住户情况才能安心,“回家后,她还要根据当日的调查情况整理各类报表,常常是一副老花镜、一个小马扎就能坐上一下午。”看着母亲认真工作的样子,卢明在感动和骄傲之余,也不免担心:“老人60多岁了,每天带着口罩爬楼,有时候也会担心她身体吃不消。”
面对儿子的担心,刘淑黛总是笑着摆摆手,她说:“我60多岁了,还能在防疫时期为国家做一点事情,这种幸福感远大于工作的辛苦。我的工作看似简单,却间接地保障了居民的健康安全,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做好平凡小事 千万岗位筑起岛城防疫“钢铁长城”
现在,卢明和母亲刘淑黛总会互相监督彼此的工作,母子二人约定守岗尽责,将科学的防控方法和细致的防控措施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处,坚决保障广大乘客和居民的健康安全。
在青岛公交集团,像卢明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岗位特性决定了他们无法在一线抗毒防疫,但他们选择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平凡小事,为岛城市民筑起一道又一道抗毒防疫的“钢铁长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