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公布“十大重点任务”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青岛模式”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怎么干?“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将围绕推动乡村振兴攻势这一总抓手,夯实稳产供保、补齐短板两个基础,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建设农业‘国际客厅’上实现突破,抓好‘十大重点任务’。”1月16日下午,在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由翠玉将全年工作概述为简练却又信息量很大的一句话,为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推动乡村振兴攻势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会议强调,全年工作将围绕推动乡村振兴攻势这一总抓手,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强化牵头抓总职能,由抓一产向抓三产转变、由抓“一农”向抓“三农”转变、由抓具体业务向抓全局统筹转变,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攻势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夯实“两个基础”

稳产保供,具体而言就是稳住一头猪、供好一袋米、配好一篮菜。2019年,主要农产品保障有力,预计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02.6万吨,蔬菜820万吨,水果109.3万吨。稳产量、稳面积、稳政策,2020年要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左右。同时,还将落实生猪生产支持政策,年内生猪出栏量要达到270万头,基本达到正常年份水平;稳步扩大蔬菜、果茶、家禽和草食畜牧业生产规模,确保市民“菜篮子”稳定。

在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8方面短板基础上,对标“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目标任务,重点补齐农业产能、科技创新、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和畜禽粪污无害化利用等短板。

实现“两个突破”

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实现突破。建立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美丽乡村、土地资源整理、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青岛模式”实现突破,争创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示范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样板镇、样板县、样板园,在全市形成一大批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群”。

在农业“国际客厅”建设上实现突破。实施建设农业“国际客厅”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建设“四大基地,五大高地,三大中心,五大展会”,打造农业转型升级、科研创新、流通贸易、展示推介的“国际客厅”。年内重点争创中国(莱西)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上合组织农业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抓好“十大重点任务”

加强农业产能建设。加强基础装备建设,巩固提升农业产能,确保主要农畜产品供给自给有余。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秋粮播种面积、产量稳中有升。加快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多措并举保障肉品市场供应。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确保全市清净无疫。推动生猪支持政策拓展覆盖到全部畜牧业,振兴奶业,发展蜂业,确保肉蛋奶总产稳定在100万吨左右。加强粮食功能区建设和管护,完成3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全力推进花生、马铃薯和茶叶等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争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市。

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土地规模化是提升农业平均利润,实现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的基础。选择10个镇开展整建制流转,大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社”等模式,年内涉农村庄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要达到30%以上,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达到68%以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一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镇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区域内农业、水利、农机、畜牧、植保等各方面力量,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挖掘地方特色品种,在品质、口感、营养、文化等方面深度开发,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特色农业。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制定和推出一批农业地方标准。加大检测抽查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全年种植业完成速测30万批次、“瘦肉精”检测10万批次,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继续实施农业投入品整治行动、春秋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和生猪屠宰“扫雷”行动,净化市场环境,保障农民合法权利。加大“青岛农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青岛农品”知名度、美誉度。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知名企业品牌和“三品一标”农产品,打造“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青岛农品品牌集群。

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培植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双十双百双千”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打造10个农业产业强镇、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0个乡村特色产业村、100个乡村“四新”经济发展示范主体,建设千亿级畜产品产业链、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研究出台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冷链物流中心、仓储保鲜设施等建设。大力推广“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等模式,支持农业企业“个转企”“小升规”,培育30家示范企业,争创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由休闲采摘、农家乐向精品民宿、康养度假、创意体验、科普教育转型升级。今年要重点打造10个乡村旅游重点镇(村)、10个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加快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建设,年底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垃圾、清沟塘、清畜禽粪污、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让农民群众干干净净迎小康。继续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坚持片区化布局,推动连点成片、整体提升,通过省、市、区(市)三级联创,年内完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打造一批片区化景区化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带)。组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巩固规模化养殖场设施配建成果,推进养殖大户、散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设工作,确保年内基本完成。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创建国家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县和绿色防控示范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污染治理,加快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村庄布局调整。近期市委将出台村庄结构优化调整的意见,重点是引导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逐步形成以1000个左右新型社区为中心的村庄布局结构。推进村庄布局调整,要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稳妥有序。以村庄布局调整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研究制订乡村治理实施意见,推进乡村治理县、镇、村试点示范,探索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推动农村改革创新。今年重点要打造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平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四新”经济发展平台,重点争创5个以上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0个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持续抓好农村改革,积极开展第二轮延包到期后再延包30年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开展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配合做好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强发展活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集体和农民增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工程,大力推广城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支持村庄通过土地整理、规模流转、物业经济、乡村旅游等多种途径增加集体收入,年内全面消除经济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庄,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庄要达到46%以上。培植富民乡村产业,发挥农业特色产业和产品众多的优势,聚焦优质粮油、特色果茶、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特色品种,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镇村等为载体和依托,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农民经营收入。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增加支农惠农政策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快提升。

加大开展“双招双引”力度。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莱西新希望现代养殖项目、西海岸中荷农业产业园、平度俄农项目要加快进度。以打造“国际种都”为抓手,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种业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种业强市。突出招才引智,加快中国农机院青岛智能农业机械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引进一批国家号农业科研机构,争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应统尽统、应纳尽纳,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集中支持乡村振兴攻势重点任务、重点工程。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加大帮扶力度,在涉农项目安排上,向经济薄弱镇、薄弱村倾斜,支持每个经济薄弱村发展1至2个特色农业园区。深入推进东西扶贫协作,支持甘肃陇南、贵州安顺和菏泽市发展现代农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