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安全快乐地度过寒假,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昨日发布中小学生寒假消防安全提示。
小心防火
不将火柴、打火机当作玩具,不玩与火有关的游戏。不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酒精等)去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火炉取暖时,火炉应与木质家具等易燃品保持安全距离。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人不能长时间离开。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汽油助燃,以防猛烈燃烧发生火灾。掏出的未熄灭的炉灰、煤渣要倒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引起别的物体燃烧起火。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时要小心,不可使其引燃易燃物品。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漏,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煤气罐应远离火源使用,要定期检查。楼梯、楼道是供人们上下楼和平行通行使用的,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突发事件,是安全疏散的主要通道,因此不要在楼道里堆放物品。
消防部门提示,如果发现火灾,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拨打“119”报警。报火警时,要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状况,便于消防队根据燃烧对象和火势大小来决定其出动的车辆和警力。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提供水源位置等情况,以便迅速灭火。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发生火灾时,年纪较小的同学不要盲目上前扑火,具有一定灭火能力的同学,发现轻微的火情时,可采取简便易行的措施扑救。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或潮湿的物品捂盖,正确的方法是先切断电源再灭火。常见的ABC等干粉或水基灭火器可以扑灭常见火灾,有条件的应优先使用灭火器灭火。
正确逃生
火灾发生时,对于灭火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讲,及时有效地逃离火场,保护自身的安全最为重要。在外出逛街、住宿时一定要先观察所在场所的安全通道、安全出口,以便发生火灾时知道往哪里逃生。发生火灾时,先抬头寻找墙壁上的安全出口指示牌和地面的疏散指示标志,再按照这些指示标志逃生。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即便是一个人在家也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家住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出门离开火场。反之,则要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另行选择出口离开火场。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不要乱跑,更不要盲目跳楼逃生。可以紧闭门窗,隔断火路,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扔小的物品或打手电求救。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尽可能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
其他安全提示
现代生活离不开电和各种电器,学生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按说明书要求使用家用电器,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拨弄开关,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接触带电的家用电器,不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在户外玩耍时,要远离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远离落地的电线,并及时向大人报告。发现有人触电,应大声呼救。在救助触电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之前,可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否则救助者也会触电。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消防部门提示,如果参加春节庙会、灯会或游园等大型集体活动,不要拥挤或起哄,遭遇拥挤的人流时,要马上避到一旁或顺着人流走,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如果鞋子被踩掉,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以免被人流挤倒,一旦被人流挤倒就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记者 林红 通讯员 宋冠之 李豹松
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安全快乐地度过寒假,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昨日发布中小学生寒假消防安全提示。
小心防火
不将火柴、打火机当作玩具,不玩与火有关的游戏。不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酒精等)去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火炉取暖时,火炉应与木质家具等易燃品保持安全距离。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人不能长时间离开。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汽油助燃,以防猛烈燃烧发生火灾。掏出的未熄灭的炉灰、煤渣要倒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引起别的物体燃烧起火。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时要小心,不可使其引燃易燃物品。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漏,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煤气罐应远离火源使用,要定期检查。楼梯、楼道是供人们上下楼和平行通行使用的,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突发事件,是安全疏散的主要通道,因此不要在楼道里堆放物品。
消防部门提示,如果发现火灾,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拨打“119”报警。报火警时,要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状况,便于消防队根据燃烧对象和火势大小来决定其出动的车辆和警力。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提供水源位置等情况,以便迅速灭火。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发生火灾时,年纪较小的同学不要盲目上前扑火,具有一定灭火能力的同学,发现轻微的火情时,可采取简便易行的措施扑救。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或潮湿的物品捂盖,正确的方法是先切断电源再灭火。常见的ABC等干粉或水基灭火器可以扑灭常见火灾,有条件的应优先使用灭火器灭火。
正确逃生
火灾发生时,对于灭火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讲,及时有效地逃离火场,保护自身的安全最为重要。在外出逛街、住宿时一定要先观察所在场所的安全通道、安全出口,以便发生火灾时知道往哪里逃生。发生火灾时,先抬头寻找墙壁上的安全出口指示牌和地面的疏散指示标志,再按照这些指示标志逃生。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即便是一个人在家也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家住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出门离开火场。反之,则要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另行选择出口离开火场。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不要乱跑,更不要盲目跳楼逃生。可以紧闭门窗,隔断火路,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扔小的物品或打手电求救。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尽可能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
其他安全提示
现代生活离不开电和各种电器,学生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按说明书要求使用家用电器,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拨弄开关,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接触带电的家用电器,不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在户外玩耍时,要远离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远离落地的电线,并及时向大人报告。发现有人触电,应大声呼救。在救助触电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之前,可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否则救助者也会触电。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消防部门提示,如果参加春节庙会、灯会或游园等大型集体活动,不要拥挤或起哄,遭遇拥挤的人流时,要马上避到一旁或顺着人流走,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如果鞋子被踩掉,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以免被人流挤倒,一旦被人流挤倒就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记者 林红 通讯员 宋冠之 李豹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