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 这些出版社尝到了甜头

从近期召开的教育出版社工作会议和年会上获悉,今年不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产品运营状况良好,部分已开始赢利。教育出版数字化上升的势头,从上市书企半年报中也得到了印证——多家上市出版集团在建设数字教材、智慧教育、数字教育平台等融合发展项目上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融合发展的浪尖上,教育出版数字化的转型之路日渐明朗。

“互联网+教育”融合共建在线教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的教育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近几年来,我国传统的教育出版社凭借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教育出版的数字化探索。 毋庸置疑,对于教育出版机构而言,在线教育是一块无比诱人的蛋糕,但与此同时,所面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初期,鉴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专业人才的不足,盈利模式相对不够成熟,短期难以赢利的现实,一部分教育出版机构选择在技术上以外包开发为主,内容以出版社自有资源为主,进军在线教育领域。教育出版社这一类合作形式的产品主要以传统教育出版物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为主,如山西教育出版社近年来虽然并未大张旗鼓地进入数字出版,但一直密切关注,跟进互联网增值服务,其与西安博创软件有限公司合作的“导学号”产品,拓展了该社教辅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他们在纸质的教辅图书中加入数字代码,只要学生在手机上安装导学号APP,将每一道题背后的数字输入其中,就能够快速地获取该题的详细解答信息。

相比之下,虽然高校出版社的在线教育平台不如K12、语言教育等火热,但在这场互联网风暴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版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主要聚焦优势学科,重点布局在线教育平台。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智学苑”就是高等教育在线教育平台的典型代表。“智学苑”包括智能教学、高级智能教学、学习辅助、学习管理四大业务板块,充分整合了教材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资源,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帮助高校师生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此外,还有南开大学出版社的“数字教室”“南开教育云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智慧职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医考在线”等。

细分专业领域的数字教材建设

围绕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布局,进而抢夺细分专业领域的数字出版市场,这是目前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破局良策之一。 在K12以及职业教育、语言教育领域,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电子课本是走在数字教材出版前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材出版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资源,依据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的电子书。电子书包含数字工具类、学习服务类、媒体延展类以及数字阅读类四大类,涵盖大众阅读、少儿教育、文化教育、语言学习等多个专业领域。电子书不仅涵盖了纸质图书的完整内容,还特别强化了练习、模仿、对比等学习功能。此外,媒体延展类电子书,不仅可以让使用者一边看一边听,还可以依照知识特点和阅读需求,将文字、图像、视频以及音频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让使用者可以随文跟读,有助于他们独立学习。

在高等教育出版领域,数字教材的建设也非常受重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的“M+Book”,可以说是新型的传统出版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出版呈现方式。M+Book即Mobile Multi-Media Book,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以及图像识别技术,将纸质出版物与移动终端的多媒体素材有机结合。这是一种新型的出版形态,当读者拿到纸质出版物时,只要利用手机下载安装APP,然后扫描图书上的相关图文,就能够通过三维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灯光、材质、物理属性的原生三维格式等内容实现交互学习。除了AR与图像识别技术, M+BOOK还借鉴了游戏引擎,运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完全支持交互式三维图像的展示。比如,在《电力机车制动机》中空气制动阀一章的阀体部分,读者通过扫描纸质图书上的图案,就能在手机屏幕上显示三维模型,还可以拆分、组合相关的零部件,360度查看其具体构造。

建设基于出版社优质资源的教育资源数据库

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教育出版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教育资源数据库一般是依托数字化教材而产生的,属于专业的数据库,具有强大的语义分析、知识发现、内容重组等功能。在多年的教育出版发展中,出版社积累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分布于不同的领域,如何将它们用好、用活,走好差异化的道路,成为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时重点考虑的方向。 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基于各大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寻找细分板块,从差异化方向切入。在高等教育出版领域,这类垂直差异化的数据库建设成果颇为突出。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专业数据库+解决方案”是其探索数字出版的重要方向,也是出版社依托母体大学的学科优势转型成功的基石,历时三年开发“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该库是一个数据库产品,此外还是可以向同类文献资源客户提供独立数据库的出版云平台系统。

在K12教育领域,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数字化题库、教学微视频库以及助教资源库非常值得出版同仁借鉴。早在2010年,苏教社就做出了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重要部署,并非常注重资源建设工作的模式创新和质量管理,保证教育资源的优质性,以吸引和留住用户。2013年,苏教社又配套苏教版的9种教材,启动了专门辅助教师备课授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设计以及课件PPT等资源,总量达到了2800个课时。与此同时,苏教社为了配套教辅书数字化改造建立了教学微视频库,其微视频内容包括题目讲解、知识点讲解、知识拓展等。目前,苏教社的微视频数量已经达到了数千个,在助推数字化建设的同时,也提高了传统出版的市场竞争力。

教育出版数字化赢利路径的变化

稳扎稳打B端G端市场。教育类出版社充分利用自身内容和渠道资源优势,加强内容建设,将融合发展的重点市场放在B端(企业端)与G端(政府端),稳扎稳打,做实基本盘。

2019年上半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下属北京凤凰学易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7314.40万元,同比增长26.69%。旗下的学科网推广B端多用户体系,学校购买产品后由开通单一共享账号升级为每个用户一个账号,推广1.75万所使用学校,转化154.98万教师用户账号。据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宋吉述介绍,学科网与各个地市的教育教研部门和教务教育管理部门在内容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会继续增加,学科网还是多个出版机构资源网上发布的唯一渠道,对教育内容的汇集和积聚将再上一个台阶。另一个方向是围绕凤凰版教材及江苏区域性教育服务展开的教育内容、软件产品开发与推广。

今年上市出版集团半年报显示,南方传媒数字教材以广东省覆盖项目为基础,积极推进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建设,平台用户23.7万,使用范围涵盖广东省内21个地级市。今年7月,南方传媒中标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及应用服务采购项目,该项目由广东省教育厅采购。

山西教育出版社重点推动问导智慧校园项目,该项目是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集教案、课件、学案、试题、图片、音视频虚拟仿真实验为一体,实现校园管理智能化、校园生活一体化、校园设施数字化、课堂教学生动化、家校沟通无缝化,目前已覆盖山西省25个区(县)的216所学校,累计实现销售合同收入500多万元。

许多教育出版社打造组卷系统,不仅可以快速提供考试与测评,还可以提供区域定制化考试和数据分析,也为学生查分提供方便。通常九年义务教育的组卷由政府买单,仅从组卷这个数字产品可以看出,出版社对G端市场的开发,因其稳定和持续性而尝到了甜头。

今年上半年,在线教育鏖战多年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将目光聚焦到学校、在线/线下教育机构、教育有关单位等B端领域,将B端作为主赛场。2019年3月,阿里钉钉发布“未来校园”解决方案,助力中小学校园教育数字化转型;2019年5月22日,腾讯正式发布腾讯教育战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向学校、教育机构、个人等提供智能教育解决方案;2019年5月上旬,百度智慧课堂业务被划分至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百度云正密集向学校、教育机构等单位寻求合作。在此情势下,能否占据B端市场的主动地位,教育类出版社需要倍加重视。

C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B端和G端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发展应对C端(客户端/终端)市场的数字教育产品成为许多教育社开始关注的事情。

今年以来,学科网 C 端用户线上购买资源收入显著上升。网络C端收费主要有传统试卷下载、教师创作内容单笔下载、合作出版机构电子书下载、学生使用的题库下载等。学科网上,大量教育资源都可以提供单篇付费下载,有的资源付费下载量达到几万,预计今年全年收入会超过 3000 万元,说明 C端收费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大象智慧教育融媒出版平台ADP5 V2.6上线运行,今年上半年平台用户已覆盖大象出版社、海燕出版社等的数字内容、增值服务与用户群,包括超过10个微信公众号、超过78万注册用户,并实现了来自终端用户业务收入零突破。

教育本身重在优质产品的提供,并不依赖流量,在线教育产品的盈利问题仅靠资本加持难以解决。相较于一些互联网企业,教育出版社在数字产品开发上更为稳妥,更有优势。

融合发展政策红利变现向好

今年一系列促进教育现代化、规范“互联网+”教育的文件出台,也是促成多家教育出版社融合出版产品实现盈利原因。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明确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目标。

近期,教育部还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规范管理。9月25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在线教育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2020年2月1日起,未完成ICP备案和等级保护备案的教育移动应用备案,将被撤销并予以通报。

“出版社在体系化、精准化内容上拥有很大优势,组织化原则也为教育社‘撑起伞’,所以出版社做数字教育还是有较大空间和优势的。但在技术、策略和融资等问题上,出版社与互联网企业还有较大差距,这也决定了出版社在资金投入、人才配备、机制创新等方面还远远不如互联网公司。所以虽然说出版社在数字教育的个别领域有了一些收入,甚至实现了盈利,但总体上看,并未占据数字教育的主跑道。”宋吉述表示,虽然一系列政策出台,但教育社融合出版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内容参考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