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市南校园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李澍)为落实“十个一”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承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近日,市南区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山东快书、变戏法、胶东大鼓、相声、变脸、京剧等走进青岛太平路小学、青岛基隆路小学和青岛宁夏路小学,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且意义深远的视听盛宴。

近距离领略国粹魅力

青岛市京剧院的优秀演员画上既富有张力又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妆容,不同服装、不同动作、不同唱腔、随着月琴、京二胡、响板等传统乐器的伴奏,将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展现在青岛太平路小学师生们的面前,为同学带来了京剧这门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专业表演。孩子们沉浸在表演中,领略国粹的精妙绝伦。

这也是很多同学第一次近距离地观看京剧人物的脸谱,了解戏曲中各类角色行当、表演方法。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戏曲之美会深植孩子们心间,让孩子们更加亲近京剧这项中国传统艺术,提高审美水平。

非遗表演精彩纷呈

优美动听的民族管乐展示吸引了青岛基隆路小学学生们的目光,张赛老师的表演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我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音色独具魅力。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对民族乐器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民族乐器可以将音乐演绎得如此惟妙惟肖。”

梁金华老师表演的胶东大鼓《偷年糕》,生动形象且诙谐幽默,学生们在观看时开怀大笑,深深被梁老师的表演所感染,感受了胶东大鼓的魅力。

史修章老师的戏法表演把全场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他不仅为学生们讲述了变戏法与魔术的区别,还与学生进行了近距离的互动,两名学生上台与史老师配合,一根小小的绳子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戏法的魅力,在场学生高呼精彩,掌声此起彼伏。

川剧变脸折服师生

精彩的川剧表演给青岛宁夏路小学的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被川剧表演艺术家精湛的表演技艺所折服。“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今天这么近距离地观看还是头一次。”学生们纷纷表示特别喜欢川剧的变脸,直呼过瘾,感觉特别神奇。

除此之外,京剧大师的京剧表演《智取威虎山》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感受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

近年来,市南区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社会各界优质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团建设等多种形式加强传统文化通识普及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链接

大学路小学开展非遗研学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李澍)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坐落于即墨经济开发区,是一个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产业服务、社会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尤其适合我们儿童青少年传统文化学习、体验。博览园内收藏、展示非遗、民俗藏品上千件,展示国家、省、市、区级非遗项目百余个。

近日,青岛大学路小学的同学走进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一步入展馆,惟妙惟肖的布老虎、制作精致的大鸟笼、尺寸不一的榼子……众多非遗藏品和项目一一呈现眼前。同学们跟随老师参观了民间技艺等展厅,了解了即墨镶边、葛村榼子、泥老虎和布老虎等即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深入学习了彩绘脸谱、软陶泥塑、柳腔等传统老技艺,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在快乐中体验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此外,同学们学习、了解了胶东地区众多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相识相知中传承,在活态传承中保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走进生活、融入时代,这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最好传承方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