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悦动课堂,让教育“生长”在孩子心里

■学生在数学课上用天平做实验,通过“平衡”来理解方程的原理。

今天,我迫不及待地进入教室,因为同学告诉我,我的小鸡孵化出来了!”这是太平路小学四年级孩子写的《孵蛋观察日记》的开头,激动的心情跃然纸上。

不只是语文课,在太平路小学,“悦动课堂”早已成为各班级、各学科的常态化课堂。数学课上,孩子们亲手用天平做实验,通过体会“平衡”来理解方程的逻辑;美术课“搬”进了美术馆,教育在书本以外延展……太平路小学校长刘晓娟说:“‘悦动课堂’回归儿童立场,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生动、个性的发展,让教育‘生长’在孩子的心里。”

“十大行动”贯穿教学,“痛点”变成“突破点”

让课堂“悦动”起来,并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怎样带动老师跳出 “舒适圈”,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悦动课堂”的落地?如何真正“唤醒”师生内心的悦动……对于这些问题,太平路小学在探索中给出“参考答案”。

“建构‘悦动课堂’,必须真正激发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刘晓娟告诉记者,“我们尝试采用搭建‘支架’的方式,使教师有模式可循,帮助教师把自身的问题和任务加以分解,让教师易于操作、形成习惯,进而实现‘悦动课堂’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个“支架”包括策略优化、作业改革和评价助力。在策略优化中,太平路小学着力实施“十大行动”,包括“悦动课堂”、的研究起点之《我的学生是这样的》研究,实施基础之目标导向式教学备课改革、作业改革,实施基础之教学诊断与培训,教学过程之用好“三张清单”(学习单、观察单、反思单),教学过程之学生“5+X”好习惯养成、教师“六好习惯”养成等。

从研究、实践,到反思、辐射,“十大行动”贯穿教学改革的全过程,让老师们感到推进“悦动课堂”有了抓手。基于“十大行动”,每个学科还开展了“三轮研讨”和子课题研究,将教学“痛点”转变为“悦动课堂”的“突破点”,教师们在积极参与、主动创新中实现专业成长、生动发展。

作业改革倒逼课堂改革,精研教学带来“轻负高效”

第二个“支架”是作业改革。“我们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和价值,用作业改革倒逼课堂变革。”刘晓娟指出,作业减负并不是目标,而是手段,减负实际上是要减掉课堂低效率、用作业抢占学生课余时间等陋习,引领老师们精研教学,创建更科学、更符合教育规律的“悦动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作为青岛市 “作业改革联盟”成员校,太平路小学曾承接全市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学校立足学生视角,开展了全校范围的《学科作业调研》,了解学生每日作业、每周作业总量情况,倾听学生的感受和建议。开展“基于一日作业扫描的喜好度分析”。学校全面关注作业设计、布置、完成、批改、统计分析和讲评辅导等各个环节,关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影响因素,倡导 “任务驱动式自主作业”,不断寻找学科作业“最佳值”。

太平路小学创新设计了长短周期作业,与通常一次就能完成的家庭作业不同,长周期作业需要几天、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不间断地去完成。以“穿越节”项目化学习为例,学期初,各级部分别确定一个朝代作为作业主题,以项目、问题、设计为载体,以学用结合为核心,全员教师齐上阵,引导学生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从合作中学,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予足够的耐心、鼓励个性的思考、呵护学习的过程。

细化评价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悦动”之光点亮课堂

课堂改革需要评价改革的配套推进,第三个支架便是评价助力。学校为此建立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学生层面包含“双维四项”评价,“双维”即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两个维度;“四项”即“以海明德十品行”评价、“学业检测”评价、“评语评价”和“档案袋评价”四个项目。教师层面包含“一单双评”评价,“一单”是指《“悦动课堂”观察单》,“双评”是指学科评语和即时评语。这个评价体系细化到什么程度呢?从《“悦动课堂”观察单》便可窥一斑。在这张A4纸上,包含 “课程实施”“悦动课堂过程”“教师素养”“发言面统计”“落实课堂掌声、笑声、讨论声环节描述”“5+X习惯培养亮点描述”等评价项目,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们明确“悦动课堂”显性与隐性目标,引领老师们反复对标、提升策略。

“‘搭建支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在‘拆除支架’之后,我们所营造的课堂生态仍然能够屹然挺立,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刘晓娟说。如今,教师观念和行为的变化正在引发课堂面貌的悄然改变——课堂设计更加精巧,不断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参与讨论的时间空间,对不同层面学生有了更多的关注,学生发言面更广了,能够大方自信表达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悦动”的活力之光正在点亮太平路小学的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孩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