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9月10日,在全国迎来第35个教师节之际,青岛电子学校传来喜讯——学校被教育部表彰为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而这也是全国各学段学校所能获得的教育界最高大奖;校长崔西展也获评“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近年来,青岛电子学校一直走在改革创新、提高水平的最前沿,学校综合管理经验叫响全国,每年都有近百家全国各地职校来青学习,本次获得全国教育最高奖也是水到渠成。
勇于创新 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多年来,“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一直是青岛电子学校的办学宗旨。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青岛电子学校一直走在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的最前沿,构建起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可持续的中职教育体系,办学经验多次被国家级报刊采访报道。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200多项荣誉。
青岛电子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与时俱进。自2011年起,先后开发创建数字媒体技术、3D打印、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光伏发电、机器人、通信技术等新专业。与时俱进的不仅是专业设置的更新,还有办学层次的丰富、优化和提升。为了满足学生对技能与学历层次的多样化需求,青岛电子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一次又一次打破传统职业教育发展天花板。学校所有专业都是国家级、省市级骨干专业;搭建起了“3+4”本科贯通培养、“3+3+2”中日硕士、“3+4”中加班、五年制贯通、三二连读大专、普职融通、职业中专七个人才培养平台,学生升学、就业路路畅通。每年招考季,青岛电子学校的各条录取分数线总位居全市前列,而从该校走出的学生也总是本土明星企业争夺的“宝贝”。
德技并修 教会学生勇敢追梦
2017年5月7日,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莅临青岛电子学校视察,以“德技并修”对学校工作表示了高度赞扬。青岛电子学校学生毕业时除了习得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有追逐梦想的自信和自强。而这些,离不开青岛电子学校率先提出的“1+1+1”人才培养模式,即让每位学生具备1项专业技能、1项文体特长、1项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支撑“1+1+1”人才培养模式顺利推行的是教师们,电子学校探索和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完善了各项德育管理、评价机制,明确了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任务,形成了人人参与德育管理的良好氛围。
一流的人才搞创新。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发展,青岛电子学校普及创新教育。学校是全国M35唯一中职单位,发起成立了青岛市M20创客联盟,牵头成立了青岛市3D创新教育联盟,参加第16届全国NOC大赛,获得两项国家科技部批准的 “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和多个一、二等奖。近年来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9金、27银、12铜的好成绩。
每一份细小的正能量凝聚成光,定能照亮每个学生的人生。青岛电子学校建立起了服务社区长效机制,依托培训学校和学生社团服务社会,“电子职教义工”品牌响彻岛城。服务社会也走出了省外,青岛电子学校与贵州安顺市平坝职校建立了精准扶贫援建合作项目,援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第二中学,建成该市第一间创客教室,并援助了近10万元的器材。
敢为人先 国际化探索走在前列
办学敢为人先是青岛电子学校与生俱来的基因。学校是青岛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信息化校园等项目的试点学校,尤其是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始终引领青岛乃至全国职校发展,在“3+4”中加班基础上,开设“3+3+2”中日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合作项目,再创职业教育国际化先河。 2019年,学校开设“3+3”中美班,并计划挂牌中澳教学中心,打开国际交流视野。学校还积极投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尼泊尔悉达多瓦纳斯塔力学院就共建电子、电气及光伏发电专业达成共识,确定在尼泊尔开设分校。 (记者 赵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