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郭菁荔
“总书记和我握手了!太激动了!”“当习总书记走到我面前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双手也在颤抖……”当记者拨通青岛嘉定路小学教师刘青、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朱风彬的电话时,两人依然心潮澎湃。“作为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代表,能够与总书记握手,我们感到无上荣光,对教育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干劲。”
9月10日,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在此次表彰大会上,青岛共有19名个人、4个集体和1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刘青和朱风彬作为代表参加了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并与总书记合影留念。
刘青: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做“四有”教师
此次大会表彰了718名“全国模范教师”,刘青告诉记者:“能够代表青岛、代表山东的‘全国模范教师’参会,我倍感荣幸。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表达了亲切的祝福,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用大爱与包容之心,做好新时代学生成长引路人。”
“我曾经试着给心目中的教育家下过定义,教育家应该是智者仁心、长者童心、行者恒心。”刘青说,所谓的智者仁心,就是要是一位智者,教育智慧深厚,有博爱之心的人才能称为教育家。长者童心就是一个真正喜欢、热爱教育的人,会始终拥有一颗孩子般童真的心,不会被社会上的沽名利益所纷扰。行者恒心就是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实践家,有一颗痴心,抱定教育目标奋斗终生。“而这也是我追求的目标和前行的方向。”
从1990年踏上教学岗位,刘青已是拥有29年教龄的老师。全国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青岛市拔尖人才……这 29年来,她立足教学一线,积极致力于小学英语教学及教科研工作,获得诸多荣誉。
尽管已从教多年,但刘青始终以一名年轻老师的心态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寻求创新之法。她在教学中追求“多维互动的智慧课堂”,关注语言学习的同时,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课上体现“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实施。她多次在全国、省、市范围内出公开课、观摩课,执教山东省示范课《The lion and themouse》并被纳入国家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库,多项教研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
多年来,刘青带动身边教师及省外的教师投身于教育创新。她连续两届被聘为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把多维互动教学、生本智慧课堂理念分享给其他英语教师,学校英语组有多人获市北区教学能手,工作室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刘青先后被聘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山东省教育厅远程研修课程专家、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讲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举办讲座、培训、送课活动,传播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贵州安顺,甘肃陇南,郓城、沂源、安丘、临朐等省内偏远、农村学校都有刘青的身影,她用义教、支教、送教,开展“教育扶贫”,点亮不灭的红烛。
朱风彬:在人民大会堂手捧特等奖证书,办好教育的信心更足了
此次大会上,全国1355项教学成果被授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仅有6项。朱风彬是特等奖的单位代表之一。在接受总书记会见时,他有幸被安排在第二排。“我不但和总书记握手了,还对他说了一句:‘习总书记,您为教育事业辛苦了!’总书记向我点头微笑。”他激动地告诉记者。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获得让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名声大振。凭借《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学校打破三项纪录——实现了省各级各类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零的突破,实现了全国中职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零的突破,实现了全国农村地区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零的突破。
耀眼的成绩背后,是一份长达30年扎根农村的坚守。“在产业转型升级、国内职业院校纷纷把办学重心放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大背景下,学校立足平度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借鉴实施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围绕三农转型升级,进行了30年的改革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朱风彬说。
曾经,学校教师授课以纯理论教学为主,在黑板上“开”拖拉机、“种”地并不稀奇,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双元制”则变“虚”为“实”——学校引进德国生产标准和先进技术设备,建起了养殖场、肉制品加工厂、种苗中心、种植场等教学实训基地,建立了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的 “五合一”培养机制。“校企融合、创新驱动、实践导向、服务发展、双元共赢”的理念贯穿于学校教学改革主线,实现了专业链、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以奶牛产业为例,1998年,学校从德国引进奶牛养殖时,整个平度拥有奶牛不足40头。从奶牛的选育、喂养、训练、挤奶、疾病防治等入手,学校教师将德国专家手把手教的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和农民,平度全市90%的奶牛养殖业人员都接受过该校的专业培训,学校毕业生中有17人成为奶牛养殖专业示范户。目前,平度奶牛养殖数已发展到近两万头,奶牛养殖业逐步成为当地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类似的例子不一而足。30年来,学校培养了“农字号”人才1.8万人,培育专业合作社主持人近2000人,培训种植、养殖户近万人次。
当朱风彬手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证书站在人民大会堂时,他感慨,做教育不能“赶时髦”,一定要安安静静办教育,踏踏实实育人才。“30年的坚守,有挫折、有痛苦、有收获,这个收获不单体现在特等奖上,更体现在‘办好教育为人民’上。”朱风彬说,“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我们要继续做好这篇‘大文章’,让我们的教育更好地为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