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老人的“心病”有他精准“聊”——记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郑占杰

青岛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17年底,我市老年人达178万人,占总人口的22%,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随着老年人绝对数的增加、人均寿命的延长、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空巢现象的加剧,老年抑郁症、老年期脑退化症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郑占杰从事精神类疾病临床诊疗工作26年,他认为精神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千差万别,临床表现丰富多变,患者性格、既往生活经历、现实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也对治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他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与精细化心理治疗相结合,对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个性化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郑占杰2

5年接诊老年患者超1.5万人次

郑占杰1992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习期间就对精神类疾病临床诊疗相关课程非常感兴趣,毕业后来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先后在多个科室从事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03年,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心理治疗师高级培训班,经过半年的系统化学习,2004年经过考试成为岛城首批获得该资质的心理治疗师。此后,郑占杰在临床心理病房工作了9年,并在一线进行心理咨询门诊,在治疗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上有丰富的经验。2013年,郑占杰前往法国南特心理研究院接受精神分析培训,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心理治疗理念。

2013年回国后,郑占杰开始担任老年科主任,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是省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老年精神科病房,是青岛市重点学科,5年来他接诊老年患者超过1.5万人次。

 “自称全世界都治不好的赵阿姨”和他成了朋友

某一天,一位老人,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据子女介绍,老人姓赵,60多岁了。原来是个很开朗的人,退休后还玩起了股票。半年前因为股票下跌赔了1万多元钱,心情很郁闷。开始家里人并没有太在意,因为老人已经退出股市了,而且1万多元钱对家庭经济也没有明显影响。但后来发现老人越来越不对劲,原来很热情的一个人,怎么越来越不愿意说话了;原来经常主动张罗老同事、老朋友聚会,现在老朋友的电话怎么也不愿意接了;原来和老伴抢电视,现在连电视也不愿意开了;原来最喜欢小孙子,现在小孙子特意来看她,她也不愿意和小孙子说话,说几句就撵小孙子走。吃饭也吃不下、睡觉也睡不着。几个月的时间瘦了20多斤,“原来很富态的老太太,现在瘦的不成样子了”。家里人开始以为老人是不是有其他疾病,带着老人去内科就诊,但做了很多检查都没发现什么问题,在医生建议下,慕名找到郑占杰主任。

郑占杰了解老人的情况后,确诊为“老年抑郁症”。郑占杰建议老人住院治疗,但赵阿姨却不愿意,说“不用麻烦啦,没希望了,全世界都治不好了”。郑占杰和家属沟通后,郑占杰对老人说到,“大姨,这个病在我们很常见,很好治的,您看这样行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在子女的反复劝说下勉强办理了住院,老人对子女说“我这只是让你们尽个孝心”。经郑占杰的精心治疗, 1个月后,雨过天晴,赵阿姨久违的笑容再次出现在老人的脸上,病房内也响起了赵阿姨爽朗的笑声。老人感激的握着郑主任的手说“大夫,谢谢您,如果没有您们这些医生护士,我恐怕早就不在了”。出院后,赵阿姨和郑主任一直保持着联系,还介绍了很多抑郁症患者到医院治疗,她说“我知道抑郁症生不如死的滋味,我想帮助他们尽快治好”。

精神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千差万别,临床表现丰富多变,患者性格、既往生活经历、现实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也对治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郑占杰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与精细化心理治疗相结合,对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个性化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倾心治疗打开老人 “20年心结”

有一次,科室收治了一名特殊的老年人。老人20多年前因为一个儿子突然离世,精神受到刺激,开始变得神情恍惚,突然离家出走。后被好心人收留,但精神状况一直不好。20年后,在社会热心人的帮助下,被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的家人找到。但不幸的是,面对自己的亲人,老人表现的十分害怕和恐惧,不停地大喊大叫,不让家人靠近。面对这样一位几乎20年与世隔绝的经历特殊的患者,郑占杰带领医护人员制定了精细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心理疏导和生活行为训练。因为老人拒绝家属的接近,但对医护人员没有抵触情绪,郑占杰既做医生,有扮演子女,亲自和科室医护人员带老人参加科室的康复娱乐活动,帮其理发、洗澡、剪指甲等。正是郑占杰倾心服务,老人封闭多年的心渐渐被打开。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老人逐渐康复,重新回到孝顺的孩子们身边,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整个过程被青岛电视台进行了连续多天的追踪报道。

心灵慰藉挽救生命

作为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郑占杰参与了多次重大的心理危机干预。如黄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胶济铁路相撞事故、某外资企业爆燃致多人严重受伤事故等。由于出色的表现,多次被评为心理危机干预优秀工作者。

记得一次,医院接到青岛市应急办通知,说有一个人在青岛海湾大桥要跳海。郑占杰接到任务火速赶到现场,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大桥外仅10多厘米宽的铁架子上,大喊大叫,说不想活了,不让家人及武警靠近。由于大桥结构的原因无法强行解救。在桥外的寒风中站了两个多小时的中年人,体力消耗十分严重,在桥外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郑占杰一边和患者对话安抚中年男人的情绪,一边向家属及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经过了解,这个中年男人是因感情问题导致想不开。郑占杰找到原因,耐心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弥合分歧寻找共识,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让中年男人回心转意,成功了挽救一个家庭。

还有一次上夜班的晚上,郑占杰接到值班大夫电话,说门诊有一个患者想自杀,而且没有家人陪同。郑占杰赶到门诊,发现是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经了解,小姑娘因患有抑郁症,感觉治疗无望、前途渺茫,准备自杀,自己叙述“我已经准备好了,今晚回去就自杀,今天来的目的就是看看能不能找到活着的理由”。郑占杰从患者病情切入,解答了患者对治疗的顾虑,并和患者一起探讨目前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挖掘出对患者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经过近1个小时的心理疏导,患者终于打消了自杀的想法,临走时说到,“大夫,谢谢您。我知道了,天无绝人之路,我一定好好走下去”。

公益事业多参与普及预防知识

“大医治未病”,说的就是预防。郑占杰认为:多让公众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就能少让一些民众承受疾病痛苦。为了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郑占杰热心参与科普教育及公益事业。

郑占杰多次参与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采访,积极宣传普及老年相关的心理常识。他做的关于老年抑郁焦虑症、老年空巢、老年痴呆的科普资料,因高度的科学性、实用性,被新浪、网易、凤凰等多个知名媒体广泛转载。郑占杰还带领团队多次深入社区及老年康复养老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主办老年失智家属照护技能培训;参与“黄手环发放活动”;到社区为老年人进行“心理体检”;“为老年人送温暖”等活动。

作为一直关注失智群体的老年学科的专家,郑占杰参与中英(青岛)社区失智者照护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旨在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出适合我国的痴呆照护体系建设,并实行推广。该项目现在已有了初步成果,青岛市实施了“青岛失智者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及其他惠民政策,明显提高了老年失智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减轻了家属的经济压力及精神负担。

“有时能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刻在医学前辈墓碑上的话,也时时提醒着郑主任。无论疾病能否治愈,郑占杰主任总是尽己所能,去安慰每一个患者,去帮助每一个家庭。

记者 陈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