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中小学体育场开放有细则了

半岛记者 孙雅琴 报道

本报8月1日讯 8月1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全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有了指南,根据要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时间原则上为学生不在校期间。主要在早晨学生未到校之前;晚上学生放学后;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等时间段。

据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将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以及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须与教学区相对独立,通过改造可实现与教学区物理隔离;体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校园视频监控设备及厕所等公共卫生设施完备;对外开放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应办理公众责任险。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时间原则上为学生不在校期间,主要在以下时间段:早晨学生未到校之前;晚上学生放学后;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等。具体时间安排考虑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健身群众实际需求、对周围居民环境影响等。如遇到雷、雨、雪等特殊天气,学校场地设施可以不对外开放。

学校应制定场地开放实施方案,明确负责人和联系人,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校园场地设施开放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确保开放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建立学校和所在地政府、公安机关联动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及公共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确保遇有突发事件时迅速反应、处置得当。

想要到学校体育场地健身的市民可到相关单位(居委会或学校,具体执行辖区相关规定)提出申请并登记备案。健身市民应持身份证(或居住证、入校卡等)入校。有条件的区市可以统一制作运动卡,与校园一卡通结合。青岛鼓励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为健身人员服务。

每所开放学校将至少配备1名管理人员(可由学校安保人员兼任)负责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期间的管理。学校将结合体育场地空间确定入校健身人数上限,并对入校健身人员证件等进行核验。健身市民身体条件须符合运动要求,入校须遵守《入校健身人员守则》。未成年人须在家长或监护人陪同下活动。

入校健身市民须主动签订《使用学校体育场地健身承诺书》。学校应建立负面事项清单,对于不遵守管理规定产生不良影响的入校人员,学校有权按规定禁止其入校健身。对违反法律法规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各区市将建立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开放调度机制及奖补机制,定期梳理统计辖区内学校开放情况并通过适当渠道向社会公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中全市中小学体育场地的开放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其中城区的开放比例更是达到85%以上。“开放的学校都公示了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区域以及注意事项,有需要的市民、社区居民可以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到居委会申请注册,填写《安全承诺书》,领取运动卡就可以就近健身。还有一些区市,市民直接带身份证等去学校就能办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市教育局今年4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共有1040所中小学,目前,已有487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其中,市南区30所,市北区53所,李沧区45所,崂山区30所,西海岸新区126所,城阳区11所,即墨区53所,胶州市64所,平度市45所,莱西市22所,高新区8所。

青岛各区市体育场地开放情况(上半年数据)

区市 学校总数 已开放学校数量

市南区 39所 30所

市北区 96所 53所

李沧区 48所 45所

崂山区 44所 30所

西海岸新区 153所 126所

城阳区 72所 11所

即墨区 205所 53所

胶州市 104所 64所

平度市 166所 45所

莱西市 104所 22所

高新区 9所 8所

合计 1040所 487所

■发展 条件放宽锻炼人数越来越多

■声音 完善政策细则 还需多方努力

事实上,岛城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从2004年就开始试点。2004年,青岛市确定了15所学校(主要为郊区学校)向社会开放,开放学校总数居全省前列,财政厅给予这些学校3万元/年的补贴。此前每年都确定一批开放的学校,每年公布一次,累计总数不超过100所。2003年~2004年市南区、市北区、原四方区均要求辖区中小学试行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甚至开放图书馆、微机教室。不过开放不到半年,基于安全的原因,学校纷纷关门,开放工作就此止步。

一直到2015年,青岛市体育局联合教育、财政、公安、税务和物价部门制定出台了《青岛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有条件的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地向市民开放。当年,崂山区就开放了23所试点学校,2016年李沧区中小学全面开放,原即墨市也于2016年开放了全部完成操场塑胶化改造的28所学校的操场。不过市区很多学校由于规划和校舍布局原因,占地面积狭小,体育场地不足,运动区与教学区交叉较多,向社会开放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开放的速度一直比较缓慢。

“刚开始开放时,条件要求得比较严格。学校晚上是不对外开放的,居民办卡还需要提供身份证、健康证、无犯罪证明等证件,很多居民嫌麻烦不愿办,虽然名义上开放但实际上来锻炼的人很少。不过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到今年上半年,居民只需要拿身份证就可以办卡,而且学校晚上也对外开放,人数便慢慢多了起来。”一名市区小学校长告诉记者,今年之前学校一共只办了三四张卡,而目前办卡总数已经超过了200张。

■调查 入校人员老年人和孩子居多

“学校开放体育场地确实很方便,现在每天晚上吃完饭,我都会带着孙子来学校消消食儿。”家住青岛明德小学附近的刘奶奶告诉记者。每一个进学校锻炼的市民,学校保安都会认真核对入校人员的信息。

按照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目前中小学的开放范围为学校室外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地及学校室外体育设施。室内体育设施暂不开放。开放时间为:学生正常在校学习期间(星期一~星期五):早晨:6:00~7:00,晚上:18:30~20:30。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学生不在校期间:上午:7:00~11:00,下午:14:00~16:00,晚上:18:30~20:30。部分区市的学校只有在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学生不在校期间开放。

“现在天气热了,白天来锻炼的人很少,基本都是晚上来。”青岛嘉定路小学校长刘艳华告诉记者,目前到学校办卡的居民已有近300人,以老年人和带孩子遛弯的居民为主。每到周末,也会有不少市民带着孩子一起到学校锻炼,跑跑步或打打球等,学校开放很受附近居民的欢迎。据介绍,市北区为了简化办卡流程,周边居民只要携带身份证、一寸照片等直接到想健身的学校申请,并填写承诺书,就能办理健身卡,非常便捷。

不过,随着市民到学校的锻炼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一些隐患也令部分学校感到担忧。有些学校办卡热度过高,比如青岛明德小学,目前办卡人数已超600人,“而且办卡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这对学校的管理和安全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还好最新文件里提到学校可以控制人数上限,不然学校压力会更大。”市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来开放中小学开放体育场地是对公共运动场地的补充,可现在学校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同时,一些学校也担心居民安全的情况。特别是夏天晚上出来锻炼的人比较多,其中还有不少老人和小朋友,而学校晚上光线较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办卡时居民都签订了承诺书,学校也都购买了一定的意外险,但仍然容易出现一些权责不明的情况。此外,还有学校反映个别居民锻炼时存在不文明现象,一所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向记者抱怨,“校园里的烟头、垃圾变多了,塑胶跑道还被烫出了洞,这也增加了学校的维护成本。”

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入校锻炼人员进入运动场地应遵守制度,服从管理。保持场内环境整洁,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严禁吸烟。不准穿皮鞋、高跟鞋等进入体育场地,必须穿运动鞋,避免受伤或损坏塑胶场地。爱护公物,严禁攀拉篮架(圈)等有损运动设施现象。不准在运动场地上打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严禁机动车、自行车、宠物进入场地等。“针对学校反馈的一些情况,我们也在不断地完善细则,特别是随着校内托管时间延长、学生课后活动增多等现实情况,完善这项政策还需多方努力。”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教育局还需要做几项工作,第一个是会把全市各个学校的情况进行逐一梳理,对一些具备条件还没有开放的学校要加大通报和问责的力度,并且将这项工作纳入到对各个区市督导考核的范围中。第二个就是加大中小学的改造力度,加大投入,通过改造使更多的学校符合开放的条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